■张炳勋
吾乐诗人洪潜园《感旧》组诗怀黄菊襟云“传家诗派黄山谷,绝代风流杜牧之”,足见其性豪放,耽风雅。无独有偶,泰顺籍盘盘大才周丽宸惺惺相惜,曾将《柬友招观演剧》入其《欠泉庵文集》,此即函邀黄菊襟挈其爱姬往观。此札四六骈体,亦古艳,亦丽逸,录后藉供一粲:
柬友观演剧
黄菊襟孝廉有爱姬,因藉调之
石泉槐火,吟起东坡;渭树江云,别来太白。方忆西窗之夜雨,忽传南部之烟花。国人若狂,授尼父百日之蜡;坐客常满,有孔融平生之心。夫其两岸垂杨,一湖新涨。船如天下,轻千里拄柁之还;曲在人间,按众仙《霓裳》之咏。文章雾豹,君可无西笑撄情;鼓吹流莺,我姑作东道相慰。而况留阁有观士之宾,下榻皆齐贤之彦。十眉花样,约结观场;一对樵青,伺候奉席。压担牢九之古味,横床真一之天浆。君傥有意,盍偕小宋,挈贤咸惠然肯来乎?抑闻之马扶风之丝竹,窥帐皆娴;白太傅之素蛮,泛舟必共。使其二女同居,风流各梦,孰与一妻处室,云雨携雏。果尔则仆当筹饷阿杜之钗,备迎桃叶之楫。演《长生殿》,预传调一一之吹;开独乐园,伫立望双双而至。
书简者周丽宸,名焕枢,一作丽臣,号盥孚,为瑞安诒善祠塾及门,执业皆一时英异,执教者孙琴西太仆谓人曰:“他日得我文真传者,其周盥孚乎!”由是周之名益震,曾被聘为《利济学堂报》主笔,所列专栏甚多,非局限于医学,能逐新潮,振聋发聩,有助鼓吹变法,洵有识之士。后任乐清梅溪书院山长,邑人士争欲与之订交,叶石农闻声往访,媵以赠诗:
浊世狂名未易逃,关门聊复著诗骚。
米盐累我不堪俗,谈论逢公如许豪。
文起既衰凭俗笑,书陈痛哭奈天高。
武城却喜无边警,且共先生饮薄醪。
然其屡踬,茅屋长饥,终赍志以殁,时光绪廿五年(1899),“温州三杰”之一陈介石挽以两联:
公今已矣!大丈夫不得志于时,乃饥饿厄穷而死;
我何望哉!真知己无一言告诀,是生平缺憾之尤。
著书乃数万言,落笔纵横,盖代文章名山贵;
与君处两三载,许我肝胆,照人颜色古道存。
受信人黄菊襟(1854—1911),名鼎瑞,别署竹君,斋名绿润轩,为俞曲园诂经精舍高弟。中光绪乙酉(1885)科举人。姬人卢氏,为恒丰客栈店东之女。婚夕,喜对名花,极宾筵联吟之乐。有好事者见有弓鞋不盈三寸,窃之藏匿。待寻无着,新郎引巨觥以进,冀赎绣鞋,众不许,须作乞鞋诗方得还。新郎向富才情,顷刻间成七绝数首,一时争相传抄。县令双斌及诸名士踵和,于裙底双钩大费描摹,品翠题红,汇辑一帙。今搜得酬章,分列于后,藉留旧痕。
陈荻农和作:
曾为寻春返故乡,我来恰值促归装。
桃花门巷虚人面,省却崔郎暗断肠。
罗鞋失却意难降,香阁宵深屡剔釭。
多羡夫君诗笔健,依然莲步印双双。
愧我总非李杜才,无端飞札迭相催。
诗成交付奚奴去,定博香闺笑脸开。
叶石农和作:
先生选色尚环肥,恰得桃根雪玉肌。
新样风流贤宰牧,却将诗品品诗姬。
创得香奁体绝奇,偷鞋嬲作乞鞋诗。
风流主客谁堪拟,同是当年杜牧之。
狂生曾自号花痴,一语先生且听之。
欲仿吴唐两故事,美人罗袜并教窥。
后菊襟入赀为福建直隶州同,代摄漳平县事三月,有惠政。行之日,送者塞途,其留别诗有句云“棠树阴疏民亦恋,桐乡俗美去犹思”。归为地方倚重,推其为自治会董。争奈偏遘恶疾,往往昏呓累日,临殁,神识转清,口占自挽云:
宦业无补于民生,文章无传于身后,赍志以殁,生亦虚耳;
以灵淑气还天地,以清白风遗子孙,含笑而逝,死何憾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