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城事

农光互补拓富路 绿电奔涌振乡村

  农光互补。受访者供图

  农光互补拓富路 绿电奔涌振乡村

  ■通讯员 曹蒙婧 郑蒙 黄梨颍

  铁枫堂6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内,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片片珍贵的铁皮石斛茁壮成长。近日,国网浙江电力(乐清)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前往该光伏电站开展并网投运后巡检,重点检查光伏组件、逆变器、汇流箱等关键设备运行状态、发电性能参数及支架结构稳定性等,保障电站高效稳定运行。

  据了解,铁枫堂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占地面积60亩,利用“上可发电、下可种植”的创新模式,将新能源产业与铁皮石斛特色农业完美融合。该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预计可达600万千瓦时,可满足3000户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同时,电站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000吨,相当于种植了约27万棵树木的环保效益,为乐清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作为乐清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电站通过与当地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盘活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估算,该项目每年为村企创收数百万元,真正实现了村企共赢、共同富裕。

  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在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该公司主动介入,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实地,对当地的光照资源、地形地貌、电网接入条件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查和分析。基于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为光伏电站的布局以及发电系统设计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针对“农光互补”模式的特殊要求,该公司结合农业种植的周期和特点,对光伏组件的安装高度、角度和间距进行了精准设计,确保在最大程度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同时,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该公司凭借着技术实力,为该项目量身定制了一套可靠的发电系统方案,充分考虑了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兼容性。一线人员定期深入项目现场,与建设单位建立紧密协作机制,通过现场勘查、技术指导及实时数据分析,快速定位并网技术瓶颈,协同制定专项解决方案,公司物资精准对接,高效完成关键设备材料供应配送,保障并网流程高效推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县域新能源应用与产业融合提供了宝贵的样板。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打造“光伏+智慧农业”示范区,依托智能运维平台实现全周期管理,公司纪委协同监督,不仅让荒地焕发“阳光生产力”,更让农民端稳“绿电饭碗”,书写“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