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2版:城事

助老经历登上学习强国总平台首页推荐页

“共享闺女”托起稳稳的幸福

  忙碌的杨丽珍。受访者供图

  扫一扫 看视频

  曾盼 拍摄

  胡艺千 制作

  助老经历登上学习强国总平台首页推荐页

  “共享闺女”托起稳稳的幸福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泱程

  乐清市仙溪镇御营村曾是一个沉寂的小村庄,山路蜿蜒,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留守老人孤独守望。2014年,一位山西媳妇的到来,让这座山村焕发生机。七年时光里,她用信心为舟,以行动为桨,撑起了一个家,更托举起65位老人的幸福晚年,她就是杨丽珍(2023年7月13日《乐清日报》曾报道)。

  近日,她撰写了一篇关于自己助老经历的文章成功登上“学习强国”总平台首页推荐页,引发了广泛关注,让更多人得以了解这位“共享闺女”的感人故事。

  千里奔赴

  杨丽珍本是山西太原的一名护士,生活安稳而平淡。2014年,婆婆突发心脏病的消息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了她内心深处的波澜。她坚定地选择了跨越1500公里的距离,奔赴御营村,开启了这场充满爱与责任的坚守之旅。

  起初,语言不通、山路崎岖、婆婆病情反复,让她倍感压力。但她始终相信:“只要用心,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她自学方言,凌晨四点起床熬药,变着花样做营养餐。婆婆因久病脾气暴躁,她从不抱怨,反而挽着她散步看山景,轻声细语地安抚她。七年如一日,杨丽珍用耐心与孝心,将“不可能”化为“可能”。婆婆离世前拉着她的手说:“你比亲闺女还亲。”

  点亮孤村

  在照顾婆婆的过程中,杨丽珍发现村里许多留守老人常常只能吃上咸菜冷饭,生活艰苦。2018年,她萌生了创办“邻里食堂”的想法,决心为老人们解决这一难题。然而,资金短缺、人手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杨丽珍没有退缩,她和丈夫走访村里的能人志士,动员捐款,镇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她积极发动志愿者,清晨驱车前往农贸市场采购食材。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邻里食堂逐渐步入正轨,饭菜飘香,老人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有人质疑食堂能撑多久,杨丽珍却坚定地回应:“老人们吃上热饭的笑脸,就是我坚持下去的理由。”

  不仅如此,杨丽珍和丈夫还敏锐地捕捉到御营村丰富的野茶资源,提出了自己采茶、制茶、卖茶的想法。尽管老人们对此并不看好,但他们依然挨家挨户收茶,不分昼夜地挑拣、加工。最初,收购仅面向御营村,周边村落得知她助老卖茶后,纷纷请求她帮忙收购,如今收茶范围已扩至福溪片区。曾经无人问津的荒山野茶也摇身变为“御营金叶”,为老人们开辟增收新途径。不仅如此,杨丽珍还积极组织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唱越剧等文化活动,让老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世界也愈发充实。如今的御营村,邻里食堂饭菜飘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老人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一幅幸福和谐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坚守初心

  杨丽珍既是御营文化礼堂的总干事,也是一名尽职尽责的网格员,多年来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她保持 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关注村内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只要老人生病发烧,她都会第一时间开车将老人送往医院。在村民眼中,她是贴心的“女儿”,是大家的依靠。她的两个孩子也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懂得了孝顺和关爱老人,假期常帮她一起给老人送饭打菜。

  杨丽珍还积极参与村里事务,利用文化礼堂开展反诈骗、移风易俗等宣传活动,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助力文明家风建设。她的善举和奉献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带动了更多村民关心关爱留守老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了御营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不仅如此,在杨丽珍和丈夫廖守弟的多方奔走下,2023年邮政“快递直通车”也正式进村。杨丽珍介绍,过去,这个偏远山村收发快递需驱车半小时前往镇里,在外务工子女寄回的衣物药品、村民待售的农特产品,都卡在这“最后一公里”。三年前,杨丽珍还主动当起义务“摆渡人”,用自己的私家车为乡亲们代收转送快递。如今,邮政“快递直通车”项目已落地三年,绿色邮车每周固定时间进村,看到留守老人接过子女寄来的包裹,成筐的农产品被打包发往各地,这些都让她倍感欣慰。

  如今,杨丽珍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她本人也获得了诸多荣誉。2024年12月底,她获得“浙江好人”荣誉称号。但她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本色,秉持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默默坚守在御营村,继续书写着她与65位老人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