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上的最美“追光者”
乐清电力劳模以“家”为名,点亮万家光明
![]() |
供电公司开展“人人过关”技能大练兵。邱依如 摄 |
平凡岗位上的最美“追光者”
乐清电力劳模以“家”为名,点亮万家光明
「乐清有电百年」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剑佩
通讯员 邱依如
百年的沧海桑田,百年的风雨砥砺,在乐清有电百年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全国、省、市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劳模们的身份和面孔在发生着变化,但“劳模精神”始终代代传承接力,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烛照万里。
“从事工会工作,就要把工友当成最亲的人。”高泉智退休多年,但一说起从前的工作,他脸上就露出了笑容,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普通员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高泉智始终把职工当成“兄弟姐妹”,全身心守护大家庭的“亲情”,他常说:“我有两个家,一个是自己的家、一个是职工的家。”正是这种以“工会”为家、以“工友”为亲人的理念,使他详细了解了全局一千多名职工的情况,让他与他们成为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不管在哪个岗位,阮敏锋一直坚信,电力人的价值,不在办公室,而在群众需要的地方。作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心悦”志愿服务队负责人、乐清市共享电工——乡村电力共富文明实践项目发起人,阮敏锋在4年前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电工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乐清472个行政村中,电工配备不足28%,偏远山区这一现象更为严重。为此阮敏锋带着乐清市共享电工团队,深入乡村,编制电工培训教材、送课上门,开设电工取证培训班,帮助543名学员成功就业,让村民“家门口”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梁建斌因为工作踏实和热心,赢得村民的信任,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黄牛”。从1991年入职以来,乐清市劳动模范梁建斌一直在电力战线基层一线从事着电力线路运维、客户服务工作,辛苦耕耘柳市配电网,守护着10多万用户的光明。在电网改造攻坚战中,他徒步丈量每一寸线路;在台风“利奇马”的灾后重建中,他带领突击队日夜奋战;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他把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干一行就要钻一行、精一行。在带电线路的“刀锋”上起舞,从“职业小白”成长为技术专家,温州市劳动模范潘锦良在15年里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带领团队推动乐清地区带电作业的快速发展,近三年乐清带电作业量连续位居温州第一、全省第二,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46%,为乐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供支撑。
创新,是周唯逸的追求。从业15年间,周唯逸扎根110千伏变电检修工作,多次率领团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会等科技项目,并先后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专利14项,获评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劳动模范。他通过创新活动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切实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所带领的技术小组被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时时处处在每一个人身边,时时处处影响着每一个人。当个人的力量与集体团队同频共振,激发出的能量将是巨大的。“师父是我最好的榜样。”乐清名匠、乐清青年岗位技术能手、潘锦良的徒弟方鹏建说。方鹏建跟在师傅身边6年,不仅坚持立足岗位探索配网带电作业领域新技术的应用,而且多次在温州地区的技能比武中取得佳绩。
近年来,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加大对职工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机制建设,搭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线上平台,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活力,通过开展“三星三十”工程、“博谕计划”师带徒计划、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近三年来,该公司共有创新成果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1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代又一代技艺精湛的工匠,以“传帮带”的方式,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