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7版:社区

灯展+非遗 “映照”浓浓年味

越剧游园表演。吴韦瑶 摄
鼓词表演。黄瀚 摄
虹桥盛世腾飞双龙表演。。吴韦瑶 摄
“大闹”闹灯展。徐琴微 摄
扫一扫 看视频 胡帅 摄制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琴微

  良园大闹、芙蓉抛歌、乐清鼓词、舞龙……2024新春灯展三台大戏和“我们的村晚”、百姓舞台文艺汇演精彩不断,还出现了很多乐清非遗元素,让市民大饱眼福。

  “大闹”也来闹灯展

  1月27日19时左右,市区东运河湿地公园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2024新春灯展“我们的村晚”芙蓉镇专场举行,良园大闹表演队第一个上台表演芙蓉大闹,振奋人心的节奏瞬间点燃全场,吸引观灯的人潮往舞台前集聚。

  当天表演的共9人,有敲锣的,有打鼓的,还有弄钹、打镲、击子等,虽然每一样乐器都比较简单,但合在一起演奏,却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迸发出来的声音特别好听,节奏感强,喜气洋洋。据了解,乐清大闹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良园大闹表演队闻名遐迩。

  当天打大鼓的是75岁的蔡仲芳,他是大闹队的灵魂人物。随着鼓槌起起落落,大闹的节奏也随之变化起伏。蔡仲芳系良园乡绅蔡履平之子,蔡履平先生擅弄三弦,作家倪蓉棣给他们父子俩高度评价,可见一斑:“仲芳高士敲大鼓威振瓯越;履平先生弹三弦名闻江南,横批:一门双艺。”

  年近古稀的蔡昌宣三兄弟都是大闹的好手,如今也是大闹队的主力军。他们一家三代传承,从小耳濡目染,每一样大闹的乐器蔡昌宣都会,当天他敲打像小锣一样的乐器,称这叫击子。

  良园大闹表演队队员黄友顺告诉记者,芙蓉大闹与当地的节庆民俗活动紧密相关,地方上一有闹花灯、踩高跷等活动,大多以大闹在前开道,吹吹打打,气氛一下子高涨,显得特别热闹,他们表演时经常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良园大闹表演队还上过省村晚。国外的朋友在网上看到他们的演出视频,还特意打电话过来报喜,很是自豪。

  队长蔡昌何说,良园大闹表演队成立已有8年,队员最大的83岁,最小的也有50岁,以老带新培养传承人,大闹表演队经常有训练,至今已敲坏了四个大鼓。良园村比较重视大闹队,安排了专门的场所放大闹器材,一年四季演出配齐不同的演出服装和行头。十里八村遇上送兵、迎亲、圆谱等喜事,都会请他们去表演,十二月廿一又接到了一场表演邀请。

  16岁的高一男生谢柏州当晚与父母来观灯展,被大闹的热闹节奏吸引,立即拿出相机抢拍了一段表演视频作为纪念,他说自己是第一次接触大闹,听后觉得挺震撼的。

  非遗亮相精彩纷呈

  “哎,一个鸡卵唉一个黄,对面一班西儿西囡有冇对歌郎……”在一阵鸟鸣声中,芙蓉山歌合唱团表演的无伴奏合唱《芙蓉抛歌》把人带入花村鸟山的优美意境,别具芙蓉地方特色,让人印象深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撞歌传承人李立明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的一个保留节目。

  《芙蓉抛歌》是流传于芙蓉地区的山歌,很多歌词取自芙蓉片区和雁荡山著名风景,用芙蓉地区的方言演唱,原汁原味,意味深长。

  在“我们的村晚”南塘镇专场上,乐清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葛建芬带来的鼓词表演吸引眼球。只见她手持小竹梆,时而弹拨牛筋琴,时而敲打扁鼓,绘声绘色地弹唱,表演十分投入,让很多赏灯的市民不由停下了脚步驻足聆听,沉醉在鼓词营造的故事氛围之中。

  据2024新春灯展文艺汇演总导演吴韦瑶介绍,2024新春灯展三台大戏和60场“我们的村晚”和百姓舞台文艺汇演陆续上演,好戏轮番登场,每一场在节目形式和风格上都有不同,也有不同的主题和艺术风格,其中还穿插了一些富有乐清特色的非遗元素节目。舞龙是过年传统习俗,2024年又恰逢龙年,“我们的村晚”虹桥镇专场上演时,盛世腾飞双龙表演嗨翻全场,精彩的表演让观灯市民大饱眼福。此后,他们还在温州村晚亮相表演,引起广泛关注。芙蓉抛歌、芙蓉大闹等非遗节目比较原生态,接下来还有慎江号子等出现在舞台上,让市民在春节前后感受丰富的乐清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