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热血点燃生命希望
乐清六人无偿献血超百次
徐星海:每年24次不间断
![]() |
![]() |
![]() |
![]() |
![]() |
![]() |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丁可
近日,温州市献血办发布温州市无偿献血百次榜,乐清钱鸿生、张利人、徐星海、朱荣、梅建兵、林祥云等6人上榜,其中5人献血总量30000毫升以上,达到了电子无偿献血证成长体系最高级别V7级超级热血侠PLUS,记者采访了这六人。
徐星海出生于1980年,虽然在6人中年龄最小,却是乐清机采血小板小分队的负责人,累计献血143次,献血总量30400毫升。
2005年7月,徐星海在北京经商,当时经过京温服装城门口时看到一辆献血车,就在车上第一次捐献了400毫升全血,此后就经常在北京、温州、乐清等地捐献全血。
2006年,徐星海一家属生病在献血微信群里求助捐献血小板,他第一时间作出回复,并马上到温州市中心血站第一次捐献了血小板。次年,徐星海又是响应一名群友的需求,第二次捐献了血小板。
2018年9月9日,乐清市血站召集献血志愿者,到温州市中心血站观摩捐献血小板,徐星海第一时间报名,当天和30多人一起到温州参观,并且第三次捐献了血小板。9月23日,由徐星海带队的乐清机采血小板4人小分队再次来到温州市中心血站,他第四次捐献了血小板。
此后徐星海就每隔14天跑温州去捐献血小板,一年保持在24次,从不间断。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来袭,温州市中心血站负责人联系徐星海是不是要推迟捐献时间,但徐星海当即回绝,既然已经约好了捐献时间,那就不能推迟。
由于温州市中心血站停车位有限,每次去捐献的时候,都是拼车前往,每次团队出行,都是徐星海提前调度,虽然很繁琐,但他却乐此不疲。徐星海看到温州市中心血站只有15个捐献血小板的位置,为了不让队友耽误太多时间,徐星海总是在8时之前赶第一批捐献的时间。
朱荣:巾帼不让须眉坚持21年
1968年出生的朱荣,是6人中唯一的女性,同时也是献血时间最长的,已有21年历史,献血次数为107次,献血量为25400毫升。2018年9月9日,在热血好友徐星海的带领下,朱荣跟随捐献血小板观摩团一起来到温州市中心血站,当天第一次捐献了血小板,当时的血小板值只有160,还是比较低的。此后她便跟随徐星海一起参与乐清市机采血小板小分队,每隔20多天,就去捐献一次。偶尔出现指标不合格的时候,她就立即调整生活习惯,只要指标恢复,她就又赶去捐献。朱荣还和其他人一起建立微信群,用于组织献血和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在她的带动下,好几个同事、同学、朋友也跟着她一起去参与捐献全血、血小板。她说,献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只要身体允许,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梅建兵:目标献血300次
2006年5月8日,家住四都的梅建兵从温州市区办事回乐清,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人说自己的孙子得了白血病,急需血液,他才知道献血可以救人。在乐清车站下车后,梅建兵就直奔乐清血站去献全血,这是他第一次献血。此后他又连续献了4次。
梅建兵说,多年前自己的母亲在绍兴因病去世,当时不知道献血可以救人,现在想想,只需献一点点血,就可以救人一命,这事多好啊!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和党员,一定要努力做好献血工作。
2018年9月9日,梅建兵得知南岳镇有人得了白血病,需要血小板,当即跑到温州捐献,这是他第一次捐献血小板。这让他更体验到捐献血小板间隔时间更短、用处更多,此后就经常捐献血小板。去年他捐献24次血小板,其中有18次献了双份。
目前,梅建兵的捐献次数为102次,献血量为38200毫升。1976年出生的梅建兵说:“我要坚持献到60岁,捐献次数达300次,献血量要超10万毫升。年轻的时候把青春献给了部队,现在要把自己的热血献给社会。”同时,他还向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等过世后把身体也献给社会。
梅建兵还带动老婆和孩子一起献血,2000年出生的儿子18周岁的成人礼是捐献300毫升全血,目前已捐4次,献血量为1300毫升。
张利人:“贵族血”经常一次献双份
AB血型的人数约占全球的9%,是四大血型中占比最少的,因此被称为贵族血。而身为AB型的张利人,深知用血量不是特别大,捐献的名额也就不是特别多,每次血站一有AB型需求的信息发布出来后,张利人就第一时间预约,总是能抢到名额,而且几乎每次都捐献双份,这也让他的献血总量达到40700毫升,目前为乐清市最高。
1974年出生的张利人,退伍军人、党员是他的标志,在部队里当过卫生员的经历也让他很早就认识到献血对社会的重要性。2003年,在乐清市清远路的献血车上第一次捐献全血。2010年,张利人得知一朋友需要AB型的血小板,二话不说就跑到温州市中心血站第一次捐献了血小板。此后,他就经常去捐献。
张利人特别珍惜预约到的名额,为了保证每一次都能捐献成功,他总早早做好准备,清淡饮食、按时作息、适量运动,让身体保持最好的状态,同时他的血小板值也比较高,因此10次捐献中能有9次以上捐献双份。
林祥云:带动家人加入献血队伍
1963年出生的林祥云,到11月11日就60周岁了,目前已献血100次。2007年,林祥云在柳市中心菜场卖海鲜,平常的工作时间基本都是凌晨,和别人的作息时间经常对不上,参与公益事业的机会就比较少。“作为一个农村人,想要回报社会,钱财上出不了太多力,而无偿献血是我力所能及的事,也就成为了我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怀抱着这样淳朴且坚定的信念,第一次献血,林祥云捐献了400毫升,看着鲜血入袋,一种成就感和责任感满溢心间。2007年-2018间,林祥云共献全血22次,每次均献血400毫升。他不仅自己积极献血,还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在林祥云的动员下,他的妻子也成为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者,他的两个弟弟也加入到献血队伍之中。此后,林祥云就一直坚持到第100次献血,献血量达35000毫升。2020年疫情管控期间,他还和队友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通行证明,特地跑到温州捐献血小板。
钱鸿生:只为8年前的承诺
钱鸿生的电子无偿献血证显示成长体系达到了V7级超级热血侠PLUS,献血总次数168次。他是乐清目前献血次数最多的人,献血总量34800毫升,获2次省级奖励、4次全国奖励。
2009年7月29日,钱鸿生在虹桥镇政府广场第一次献全血,晕血的他在完成采血后下车就晕了,这是他献血经历中唯一一次献全血,之后就一直不敢再去献血了。
2015年7月,岳母的妹妹生病住院,急需血小板,医生要求家属去温州市中心血站捐献,当时好几位家属过去检验后指标都不合格。虽然6年前的献血晕倒让44岁的钱鸿生有点后怕,但他马上坐公交车赶到温州市中心血站。那天正好也是7月29日。
经检验,钱鸿生的各项指标全部合格,于是他就第一次献了血小板。
没过几天,医院再次通知需要捐献血小板,钱鸿生便又赶到温州市中心血站,但是采血医生告诉他,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还未到14天,不能再次捐献。他当即向血站工作人员承诺,先让医院那边用上血小板,只要间隔时间到了就马上去献。
又过了几天,姨妈去世了,但钱鸿生仍在14天间隔时间后按时赶到温州市中心血站捐献了血小板。此后,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都会按时去捐献,每次一大早从虹桥出发,乘坐1小时多的公交车到温州市区,捐献血小板1小时多,有时候捐献双份时间就会更长,每次都要花费半天时间,但钱鸿生一直无怨无悔。8年来,钱鸿生一直奔跑在捐献血小板的路上。2015年当年就获得了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之后又获得了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在2016年到2021年的6年时间里,他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2019年的“五一”假期,钱鸿生在杭州旅游,当时正好赶上献血间隔时间到了,于是他就特地跑到浙江省血液中心捐献。
风雨无阻,坚持捐献,只为兑现8年前的一个承诺。2022年4月,钱鸿生的献血量达到了30000毫升,也就是达到了电子无偿献血证成长体系的最高等级V7级超级热血侠PLUS,同时还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