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城事

送礼物、一毛钱购手机……

寒假当心骗子盯上娃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通讯员 陈梅

  有娃的家长们可要注意了,乐清市各大学校即将开启寒假模式,在愉快度假过年的同时,可千万不要忘记,骗子们是没有假期的。乐清警方针对2021年未成年人被骗发案分析,发现寒暑假是未成年人被诈骗的高发期,而寒假发案率比暑假还要高不少。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安全,乐清警方特意总结了一些未成年人常见被骗的类型和案例,提醒家长假期内注重培养孩子的防诈骗意识,不要把手机支付密码及银行卡密码等信息透露给孩子!

  TOP1 游戏诈骗类占31.2%

  2021年7月18日,乐清某小学9岁的小米(化名)被拉入一个福利群,群主称可以免费领取某网游皮肤,小米信以为真,添加对方QQ后将其父亲的红包提取码截图发给对方,结果损失金额5万元。

  警方提醒:避免线下交易,账户充值、游戏装备购买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平台进行交易。凡是交纳各种保证金、免费赠送、扫描免费领取的,基本都是骗子。

  TOP2 假冒身份类占15.4%

  2021年10月10日,乐清某中学14岁的小华(化名)在上网时收到同学QQ消息,称自己表姐喝酒住院想借钱支付手术费。小华同意后,对方发来一张3800元的转账截图,并称到账会有延迟。小华就扫描对方的付款码进行转账,转账后和同学本人求证时,才知对方QQ被盗,损失金额1680元。

  警方提醒:如遇到有人通过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与你联系,且涉及到转账的,一定要通过电话和本人证实,以免被骗。

  TOP3 充值返利类占14.0%

  2021年3月27日,乐清某中学14岁的小轩(化名)通过QQ看到有陌生好友发来信息,称有送礼物活动。小轩联系对方后,被拉入一个福利群,被群主引诱用其母亲的手机扫描对方的二维码充值,并谎称钱不会转出去。小轩扫码后发现卡内余额减少,对方将其拉黑才知被骗,损失金额8万元。

  警方提醒: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有的只是陷阱。免费赠送、要你扫码的,都要留个心眼。

  TOP4 兼职刷单类占10.4%

  2021年1月,乐清某中学13岁的小祥(化名)在家中上网时看到一个刷单兼职的广告,点进去后下载了一款名叫“企业QQ”的APP,在该APP内根据客服发来的二维码进行转账即可返现。2月2日,客服以“需要做大单”“转账额度不够”“还需继续刷单”为由要其转账,小祥用其母亲手机转账后对方仍要求转账,才知被骗,损失金额10.6万元。

  警方提醒:网络刷单本就是违法行为,骗子为获取受害者信任,前期会返还小额刷单佣金让受害者尝到甜头,之后加大刷单金额进行诈骗。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

  TOP5 购物消费类占8.1%

  2021年2月11日,15岁的小鑫(化名)在家中上网时,收到陌生人的消息称“购买手机只需要投票和0.1元钱”。小鑫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一款名为“C5GAME”的游戏平台。骗子谎称在平台购买商品,结算时钱会全部返还,小鑫陆陆续续通过其母亲支付宝内的余额和花呗进行支付,共计损失金额49.4万元。

  警方提醒:线上交易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平台,确保商家和商品的真实性。对异常低价的商品一定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