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110” 不是“凡事找110” ■俭风 昨日是第32个“110宣传日”,2017年乐清公安110报警服务平台共接警情数36万余起,平均每天近1000个报警电话。其中,无效警情19万余起,占比就达到52%。(1月11日《乐清日报》) 虽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但“有事找110”不是“凡事找110”。这个问题,起码对应着二重现实语境:一是,警力毕竟有限,无效报警、奇葩报警极大地浪费了警力。二是,“有困难找警察”没错,但警察也不是万能的,有些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靠警方出面也无法直接解决,有时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110”无效报警的尴尬和困局,恰恰说明现行的报警体系和救助机制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也拷问着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成色。这几年,无论是政府“12345”服务热线,还是各类生活求助热线,已经慢慢地走进公众视野。当务之急,除了要厘清“110”警务职能并不断提升公众有效报警水平外,更应通过资源整合、合理设置,切实发挥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功效,将拥堵在“110”线路中的众多矛盾拆解开,借助信息互联、政务互动等方式,打造类似于“110”的品牌服务热线,让公众的生活诉求同样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高效的“回应”。 (作者为时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