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吃吧
3  4  
三鲜五味品人生
三鲜五味品人生
谨记“三多三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三鲜五味品人生
郑巨东游走全国学烧菜
2016-12-22

    三鲜五味品人生

    郑巨东游走全国学烧菜

    ■记者 郑剑佩 文/摄

    三尺厨房,容天下美食。今天要出场的民间炒手郑巨东,是一位喜欢在厨房里捣鼓天南地北菜肴的厨者,他烧出来的菜色香味美,让人垂涎欲滴。

    今年42岁的郑巨东是柳市镇西潭头村人,混迹厨界二十多年,热衷美食和烹饪。一双小眼睛眯起来就剩一条缝,一米七不到的身高在人群中并不显眼。不过当他的朋友却是件幸福事,因为他烧的菜太能俘获人心了。郑巨东说:“厨师这行最讲究手艺。三流厨师以菜做菜,能填饱肚子就好;二流厨师以味做菜,美味佳肴惹人喜爱;一流厨师以心做菜,小厨房里有大智慧,三鲜五味中品人生。”

    带着美食去旅行

    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大部分人都想做的事,如果能在旅途中有美食相伴,那就更完美了。郑巨东有两大爱好,旅游和美食。

    每次旅行,他都会带着自制卤味,一路玩一路啃,喜欢别人投来羡慕嫉妒的眼神。“不管是坐动车还是飞机,途中总是很无聊,而美食和旅行加在一块很配哦。”郑巨东说,通常他会带上自己卤制的猪蹄和牛肉,虽然有些麻烦,但20多年养成的习惯,他不想改变。

    郑巨东每年会到外地旅行一两次,起初会带些买来的熟食出门,可有了一两次经历后,因为对美食太过挑剔,所以旅行前他都会做些卤味带路上吃。“旅行是件快乐的事,品尝美食也是件快乐的事,两者融合就更快乐了。”郑巨东说,有一次去无锡的动车上,他带了二公斤猪蹄和一公斤牛肉,没料到坐在旁边的乘客实在忍受不了他“独自爽”,搭伙一起吃了起来,结果动车还没到站,卤肉就被两人吃光了。像这样半路杀出“程咬金”的旅程经历,在郑巨东身上不止一次,实在是他做的美食太诱人了!

    旅行能丰富一个人的阅历,郑巨东旅行的目的很纯粹,就想尝遍天下美食,把特色菜的做法带回乐清。这些年来,他辗转江苏无锡、北京、安徽、广州、成都、上海、云南等地,边走边学,边学边做,把外地菜的做法与本地相融。不久前,郑巨东在云南呆了20多天,那里的牦牛肉和一道高汤茼蒿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对瓯菜情有独钟

    刚走到郑巨东家门口,厨房里飘出来的一股香味就唤醒了大伙肚子里的馋虫。一道家烧胖头鱼,金黄色的汤汁包裹着块状的鱼肉,在锅中滚动,散发出阵阵香味。

    “这几年剁椒鱼头盛行,但家烧鱼头更入味和地道。”郑巨东烧这道鱼采用三种油,先用花生油滑锅,再倒入猪油和菜籽油,待油温上升后,再放入被斩成块状的鱼头,放入姜蒜等调料,用猛火加热后,啤酒当高汤倒入锅中,最后改中火烹饪40分钟。

    还没等鱼头上桌,大家的眼光早已被吸引过去。待鱼装盘,一位心急的哥们已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块鱼肉放进嘴里,也不管热度带来的口感刺激,狼吞虎咽地嚼着,还忍不住说:“好吃好吃,大家快尝尝。”朋友卖萌的样子,让其他食客对这道菜有了更多期待。

    另一道葱油腰花也让在座食客回味无穷,做法也简单。只见郑巨东将猪腰去除筋膜,平刀剖开,改刀成凤尾腰花,冲去血污,入沸水中氽断生,捞出垫在金针菇上。然后将各种佐料倒入锅中烧沸,淋在猪腰花上,撒上葱花。

    香嫩的腰花遇上爽口的金针菇,大伙三下五除二就让这盘菜见底了。郑巨东还没来得及夹上一口,盘中腰花已全部进了一桌食客的“五脏庙”,他特别开心地说:“厨者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着别人把菜吃完,如果吃了美食连儿子都不恋娘了,那这道菜就做得很成功了。”

    郑巨东喜欢走南闯北,品尝各地美食,但对本土的瓯菜仍然情有独钟。在继承传统瓯菜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

    他一年会改良十几道菜,正如他当天做的油炸馄饨、肚肉乌贼、香煎大虾等,都是多次改良后做出的佳肴。

    在品尝美食之余,郑巨东会跟大伙散侃一通,把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一些在常人眼中毫无笑点的话语,经过郑巨东“包装”后,娱乐味十足,还很接地气,让人不禁捧腹大笑。巧的是他的外型又酷似相声演员郭德纲,很多朋友干脆不叫他的真名,都叫他“相声东”。但对待烹饪,他会收起“无厘头”的表情,马上变得认真起来。这种张弛的瞬间转变,来自他对美食的专注和思考。

    少油少盐无味精

    瓯菜清淡的烹饪方式,旨在激发食材本身的味道,不似川菜、湘菜这般口味浓烈,也少了杭帮菜的浓油赤酱,却有让人无法忘却的灵秀和清纯。

    郑巨东秉持一种“少油、少盐、无味精”的原生态做菜原则,与清代饮食大家袁枚对菜的要求如出一辙,袁枚要求每道菜“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郑巨东深知饮食健康的重要性,既要好味,又要健康,少油少盐却不丢失食材的原味,利用食物原有的鲜味做出的菜,味道更好。

    “一道菜美味与否,就看厨师能否把菜的原味激发出来,而不是经过佐料的调配。”一道清蒸茄子看似家常,却勾起一桌食客的怀旧情结。将茄子对切开,放上几滴油,倒入几滴醋,不仅营养健康,其中还掺杂着妈妈的手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所吃的食物永远无法填满童年饥渴的味蕾和空洞的肠胃。也正因为如此,母亲的巧手才显得弥足珍贵。我们这一代人的味觉记忆最深处,清晰地烙着妈妈的味道。”郑巨东感慨。

    边吃边聊中,几道家常菜都被扫荡一空,甚至连清蒸茄子的汤汁,也被大家伴着米饭下肚。郑巨东说,真正的美食,是用爱做佐料,用心烹制,即使再普通的食材,也能烹饪出上等美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吃吧 00006 三鲜五味品人生 2016-12-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