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时评
3  4  
审计链条化公开化: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雾霾下考试,考出教育“寒冷”
电视问政 让人难堪才有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审计链条化公开化: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2016-12-22

    审计链条化公开化: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审计常态化公开化,链条完整化,监督才有效果。

    ■本报评论员

    12月21日,《乐清日报》刊登了市政府《关于乐清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摘要)。这是对7月2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听取审议市审计局局长作的《关于乐清市本级2015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回应——经过3个多月,乐清市政府对审计报告中披露的问题,已进行了整改。

    多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屡屡掀起审计风暴,让一些地方和官员“脸上无光”。每逢审计报告出炉,公众都翘首以盼,讨论热烈,希望“公开的点名”能给一些地方和部门施加“压力”,从而加以改进。乐清从2009年起,开始将审计报告公开化,在乐清日报上刊发,获得了公众的赞赏。此后每年一度的审计报告都进行公开,从未间断。

    今年的审计报告与审计整改报告,内容具体而清晰,只要通过阅读,公众都能看到究竟是谁把手伸得太长,谁把责任撂下,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哪个人身上。审计报告公开化,确保了公众的知情权。坚守良心的审计报告与整改报告,既能让人读到政务中的小阴小雨,更能让人读出政务中的阳光晴好。政务行为中的不守规则者,肯定要为其任性付出代价。

    审计报告越敢点名,公开越彻底,监督就越有力。审计常态化公开化,链条完整化,监督才有效果,乐清没有止于审计报告公开环节,而是将整改结果也及时公开化,构成完整的监督链条,让公众看到处理的结果,该下课的下课,该挪岗的挪岗,体现了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决心。审计,作为政府自身进行自我约束的一种手段,原本就需要通过向全社会公开来形成监督合力。审计报告“指名道姓”在乐清常态化,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敢公开、愿意公开,敢整改、愿意整改的底气。用好乐清财政资源,需要审计部门、人大方面坚决不做权力的跟班,而是做权力的监督者。

    审计监督的宗旨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从今年的审计报告上看,既有大问题,也有小问题,既有上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应收未收的大事,也有金额为1万多元的公房租赁未签合同的小事。不隐今天的大问题,目的是敲响警钟,明天不要重蹈覆辙;不遮今天的小错误,目的是杜绝明天的大错误。

    “审计报告——审计整改报告”链条化、公开化之后,还未能阻挡一些单位的违规行为,年年有审计,年年有违规。此种现象,也值得审计部门深思。一些单位对财政政策的把控,是否存在误区。市审计局作为常设机构,当然得干专业活,但对一些屡屡犯规的权力单位,应该有更好的制约措施。如何防患于未然,是另一个课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评 00003 审计链条化公开化: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2016-12-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