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心头的“废气”更重要 与其说是理解熟人的自私行为,不如说是习惯了熟人间的欺凌。这也是一种绑架综合症。 ■本报评论员 城东街道天场村有一处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违建厂房,聚集了多家头盔生产企业。这些头盔企业在喷漆过程中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借全市“大拆大整”开展之际,11月底城东街道启动了天场村违法建筑群的拆除计划。(12月14日《乐清日报》) 附近村民称,不愿住在这里呼吸废气的人,有条件的都搬走了。而留在村里的,碍于从事头盔行业的乡亲面子,也不好意思投诉。 在关系到生死存亡的环境污染问题上,采取视而不见,没人愿意“出头”投诉,放任他人对自己的伤害,这也是很多人的活法。当然,这种伤害的前提,往往是对一个群体的伤害,而不是对特定个体的伤害。事关一个群体的利益时,大多数人抱着“躲得过就躲,躲不过就逃”的心态,所以有条件的村民,会选择搬离村庄。留下的就是“逃不了”的群体了。依这种消极的心态进行推理,“逃不了”的下一步就是“挨宰等死”。村庄上空的废气,其实更是缭绕在群体心头的废气。 面对不公平的境遇,我们所受的教育是逆来顺受,包括最近火爆的校园欺凌事件。忍受、沉默、失声,这些差不多语义的词汇,构成了我们对公共安全的基本态度。如果不是这次大拆大整专项行动,那些留守的天场村民不知还要忍耐到何时。 与其说是理解熟人的自私行为,不如说是习惯了熟人间的欺凌。这也是一种绑架综合症。这是多年的懦弱教育导致的受虐性格。也因此,恶人也能得逞,好人常常吃亏。吃亏是福本来是教人大度,但理解错了,就是教人抛弃原则,甚至可以赔上生命。 大部分企业主对拆除行动十分不理解。“找不到正规厂房”“不做头盔做什么”“一家老小就靠头盔生存”等成为企业主抗拒拆除行动的理由。这太象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人们,那个时候的中国没有“环保”这个概念。进入21世纪都16年了,还有人拿着这样的理由来对抗环保行动,只能说是受伤害者的纵容,导致了施害者血液里道德的缺失。 同村同乡相处的伦理,要讲求和合之道。但有个大前提是,谁也别拿他人当傻子。要在尊重他人生存权利的情景下谈和合。不能无视他人根本权益,大谈宽容。维护自我权益,保护生存环境,责任也在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