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时评
3  4  
还景于民的实质是还权于民
言语接地气
拆迁更顺利
“节能减排”
消除心头的“废气”更重要
集体困局背后的精英责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言语接地气
拆迁更顺利
2016-12-19

    言语接地气

    拆迁更顺利

    拆迁政策有其自身逻辑,如何在理性的逻辑链条中,导入软性的言辞、温情的行动,让政策落地时更近民心,这才是学问。

    ■本报评论员

    正在建设的城东街道东山路一侧,有一处两间两层的“楼歪歪”,里面居住着一对老夫妻。老两口一直不肯搬离,城东街道只能对其实施停电。停电当晚下着雨,驻村干部担心两人安全,赶去查看。老两口很感动于干部的这次到访,终搬出危房。(12月16日《乐清日报》)

    此前,12月15日《乐清日报》也报道了一组城南街道城中村改造中党员干部的酸甜苦辣。细读这些故事,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与拆迁户真诚沟通、服务到位。在拆迁政策处理过程中,他们全都放下了身段,有的像儿子一样关照拆迁户,有的像兄弟一样对待拆迁户。

    有了真诚,才会细致、耐心,才会讲清政策,讲透利弊,讲明道理,直至讲通。

    讨厌对方说话装模做样、腔调高高在上时,乐清人用一句俗语“官讲恁”来概括,这句话也包含了被说教者的抵抗心理:你我不在同一个语境里,那就你说你的,我行我的。

    所以,拆迁政策处理中,最忌干部有官架子、打官腔。老百姓最烦打官腔的人,最忌拿一套高大上的说辞来压人家,诸如单纯以思想境界、思想觉悟等词汇来要求他人讲奉献。城市建设需要一些拆迁户让渡部分利益,也可能会让一部分拆迁户迅速致富。拆迁政策有其自身逻辑,如何在理性的逻辑链条中,导入软性的言辞、温情的行动,让政策落地时更近民心,这才是学问。乐清的拆迁干部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有范,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既然需要拆迁户的配合,就应该抱着“消除对立,寻找共识”的理念去沟通。很多事情,之所以执行起来难度特别大,遭遇重重阻力,往往是言语上的霸权让人无法接受,陡然激起对方的对立情绪。报道中这些拆迁干部的言行,无不从细微处开始关爱拆迁户。细节决定成败,用在拆迁政策处理中一点没错。也许,连拆迁干部自己都没有想到,一次跳入污泥的捡剪刀、一次雨夜的到访、常常帮喂鸡鸭,竟然能让拆迁户心里豁然开朗,签下协议。但人心就是这样被打动。这就是功到自然成。

    有一件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一位拆迁干部在拆迁户家里蹭吃了一个月晚饭。按照正常的逻辑,干部无论如何也不敢去拆迁户家里蹭饭,更多时候,倒可能是拆迁户去干部家里蹭饭。但超越常理的事情就这样在乐清发生了。这得需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放下自尊去做事啊!正因此举,拆迁户竟然想通了。吃了拆迁户的,还要拆拆迁户的,可想这一个多月里,他们做了怎样深入的交流。不可思议的行动背后,其实也顺应了乐清人的“重情”思维:现在生活好了,吃点饭算什么,关键是交到了一个朋友。

    实际问题,真实面对,拆迁本来就是一场政策框架之内的谈判。但如何让政策获得拆迁户的认同,需要各级干部费思量。报道中的这些干部已经做了好的表率。讲人话、接地气的沟通,才是谈判桌外的功夫。乐清还有句俗语“好言好语解人金腰带”,意思是,真诚的沟通,美好的言语,能让一个人舍得将金腰带解下赠人。将这种沟通理念运用到拆迁工作中,就能产生功半事倍的效果。

    从这些拆迁故事中可以看出,干部言行的力量,比挖掘机要更强大。好的言行,能化矛盾为和谐,化强拆为自愿拆,增加政策自信,减少官民对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评 00003 言语接地气
拆迁更顺利
2016-12-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