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胄的东经121° ■记者 李张侃 近日,由浙江省油画家协会、浙江当代油画院及平阳风景旅游管理局、文广新局、文联、工商联联合主办的“东经121°——陈子胄南麂南雁采风作品展”在平阳展出。 陈子胄于1970年出生于温州乐清,中国美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选,浙江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浙江美术馆部门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当代油画院副院长,浙江人类与自然画院副院长,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上世纪90年代始,子胄多次于南雁南麂采风,至今近20年之久。这次展览的作品约50多件,主要为描绘平阳南麂南雁自然风景的作品。中国美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杨参军教授说:“陈子胄以写生的姿态,回到直观之中,在无成见的描绘中呈现胸中之象。子胄画画敢于下笔,他的油画总是在不经意间,在松节油流淌中,在奔放的用笔和油彩的厚薄表现里寄托自己的情怀。近年来,他的那些以花为主题的彩墨作品,不囿成法,大胆妄为,墨色铺底,厚涂覆盖,色彩艳丽而不失厚重的笔触,同样给人一种新颖的视觉感受。” 继2001年《石公山的故事》入选中国油画大展并获奖以来,陈子胄的作品频频出现在国内各种重要展览之中,并十多次荣获省级最高奖。 其作品曾连续两次分别入选全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2016)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2013)的“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2003年他在家乡乐清举办的展览颇受好评,并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业界推崇。从子胄的作品看,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美术深层推进中的一个缩影和折射,反映了学术界对中国美术的一种新的期待。 “写意性”与“本土性”是陈子胄绘画的一体两翼。“写意性”代表着陈子胄作品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他以自由独特的图式话语方式,以文人的情怀,寻求着无拘无束的“写意风景”境界。而“本土性”则是从中国区域地理文化的视域解读陈子胄油画的形象注脚。他的油画不是对于浙南山水、平阳风光的表层移植,而是图式的深层嫁接与高端融汇。朴素乡景在他笔下幻化成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田园风光与图式,有着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陈子胄描绘江南自然物境的作品朴实而粗犷、雅丽而静宓,蕴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修养,洋溢着画家对山野自然由衷的赞美之情。而从他最近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艺术精神又包含着当代观念的思想,深刻地表述了人和自然、人类生存空间的社会性反思,并在作品中展现其油画流痕绘画语言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