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化周刊·人文艺术
3  4  
谛闲法师与雁荡山
浪上飞舟河鱼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谛闲法师与雁荡山
2016-11-11

    谛闲法师与雁荡山

    ■卢友中

    近代高僧谛闲法师,教通三藏,学究一乘,为天台宗泰斗。他毕生洁身护法,讲经育才,被尊为天台中兴之祖。他多次前来雁荡山游览传道,曾率众信徒先后重修几大寺院,为雁荡山佛教的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谛闲法师,生于1858年,俗姓朱,法讳古虚,号卓三,以字行,台州黄岩人。20岁入临海白云山出家,四年后受具足戒,28岁起登座讲经。历主慈溪狮子庵、温州头陀寺、绍兴戒珠寺、上海龙华寺、宁波观宗寺等。重建与重修宁波观宗寺、天台万年寺、杭州梵天寺、温州白象寺塔、温州头陀寺、绍兴戒珠寺、黄岩常寂寺、海门西方寺、雁荡山灵岩寺。谛闲法师善于讲经说法,道名远播,著有经典注疏十余部。1932年无疾含笑坐化,享年75岁,终葬慈溪五磊山侧。

    早在光绪廿六年(1900年),谛闲法师在温州头陀寺讲经之余,前来雁荡山游览。据记载,他宿观音洞两宵,览灵峰诸胜,住灵岩寺三宿,看前后左右诸胜。因来去匆匆,不及尽情游历,大龙湫也未曾一见,遂坐轿过能仁,瞻大镬,后经四十九盘岭,至乐清,返回温州头陀寺。

    民国十一年(1922年),谛闲法师回座宁波观宗寺方丈,退席的成圆法师奉谛闲法师之命回雁荡山,中兴灵岩寺。成圆法师生于1886年,俗姓黄,名奠道,雁荡山能仁村人。家贫,少为人放牧,年稍长,剃度于灵岩寺,拜功纯法师为师父。民国初年,功纯法师退居觉性庵,将灵岩寺寺产、山场、土地卖与林牧公司。成圆法师无所依托,遂远赴宁波入崇德寺三年,受戒于观宗寺谛闲法师,虔修净土,严守戒律,通大乘经典。他对《法华经》独具功夫,日则朗诵,夜则默念,积年累月,无稍间断,深得经中奥义,澈悟佛学真谛。谛闲法师赞誉他:“切柏代香,卷帘进月,心身精进,不殆不息。”成圆法师先后任观宗寺司库、监院、副寺等职,后以谛闲法师卓锡天童寺,他接任观宗寺方丈。

    就在几个月前,即民国十年(1921年)的冬天,功纯法师圆寂,其徒成圆法师从观宗寺赶回雁荡山,为先师料理后事。他深知,光绪末年,灵岩寺日益衰败,住持功纯法师有志复兴,虽辛苦卓绝,无奈苦守多时,终不能偿其心愿。直至晚年,圣像残倒,椽瓦零落。此时,有乡绅蒋叔南、蒋季哲兄弟发心,垫资修葺整理,并设法取赎旧业。还种植杉树数万株,严禁樵牧,不辞劳怨,竭力支撑香火达九年。成圆法师得知后深受感动,即与蒋叔南居士商谈,慨然以中兴灵岩寺为己任,以完成先师宿愿。蒋氏兄弟因佩服成圆法师见解之明、戒律之严,尤其为其矢愿的宏远而欣喜,因此乐意促成此事,并决定以往垫付的资金再不必偿还,还主动书成舍券,以示无悔。

    成圆法师回到观宗寺后,向谛闲法师讲述了灵岩寺的兴衰和蒋氏兄弟的善举。谛闲法师回忆二十年前,曾到雁荡山与成圆法师的师父功纯法师有缘相识。当时的功纯法师曾怀负志向,致力于灵岩寺的复兴,谛闲法师为其志愿坚弥心生钦佩。如今,听了成圆法师的讲述,谛闲法师嘘唏不已,心潮难平。他决意让爱徒成圆法师重回雁荡山,全力支持复兴灵岩寺。

    成圆法师遵师父之命回到雁荡山后,灵岩寺一改数十年的阴霾,恢复了钟鱼嗣响的气象,缁素咸临山门,香火逐渐兴旺起来。然而,佛塔寺庙,向来是众生福田,不恢弘壮丽,不足供养三宝。可是,灵岩寺历年失修,堂舍高危,柱根摧朽,亟需重修扩建。为此,成圆法师毅然下山,行头陀行,随处募化有缘,劝修檀度。他到宁波募化,便往观宗寺顺访谛闲法师,并希望得到恩师的支持。民国十一年(1922年)春,谛闲法师偕同檀越方志梵夫人暨香港居士八人,同游雁荡山,宿灵岩寺。从此,成圆法师得方太太之助,鸠工庀材,建楼屋五间,楼上为大雄宝殿,楼下为大厅,左右偏房为禅室,另辟两厢楼房各3间和厨房、浴室、库房等,建筑面积达560平方米。重建工程于民国十四年(1925)竣工,还在寺前拓地种植一批银杏和花草。灵岩寺布置整雅,黄墙青瓦,宏伟庄严,颇为壮观。很快,各地信众皈依为徒者达200人。

    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夏,谛闲法师赴沪上居士林讲完忏法后,由方志梵居士陪同,径上雁荡山,以了圆满遍览之心愿。灵岩寺成圆法师诚意留谛闲法师住寺度夏,得会晤各方高僧大德,顿感心情舒畅,快乐万分。乡绅蒋叔南居士编完《新修雁荡山志》后,即呈请谛闲法师阅览。在整个度夏期间,谛闲法师除日常功课外,每日便翻阅此志,通过山志得以认识雁荡山真正的面目。因此,他不仅以《庐山真面目略见一斑》为题,为此志做序,同时还欣然述偈一首:“海藏抽奇百二峰,高低远近各不同。今番获觐真面目,尽数全装阴瓶中。”谛闲法师为灵岩寺幸而得有成圆法师而欣喜,接受了成圆法师的请求,为灵岩寺的重建撰写了《中兴缘起》。度夏期间,适逢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乐清虹桥居士林诸居士发心修建盂兰盆胜会。谛闲法师应诸居士之请,前往为他们作了一次讲演。

    据记载,除重建灵岩寺外,谛闲法师偕徒成圆法师在雁荡山又重建或修建了罗汉寺、能仁寺、普明寺等寺院。

    谛闲法师不仅为雁荡山寺院的复兴作出了贡献,而且还为雁荡山培育了僧才。谛闲法师住持宁波观宗寺,创设“弘法研究社”,成为当时国内唯一培养天台宗和佛教僧才的高级佛学院。前往亲近、皈依的方内外人士沓来纷至。其中,就有几位来自雁荡山的僧人,亲炙谛闲法师的教诲,潜心研习天台教观,成长为扬名海内外的高僧。

    出生于乐清仙溪的澹云法师,便是在民国十年(1921年)前往观宗寺亲近谛闲法师的。澹云法师,俗姓朱,生于1901年,幼丧父,12岁从温岭常乐寺出家,19岁披剃于宁波天童寺,20岁到观宗寺亲近谛闲法师,研习天台教理。他在44岁出任观宗寺佛学院院长,49岁又出任天台国清寺住持,直至75岁示寂长达26年。澹云法师著有《天台宗教义》(与人合作)等书。

    民国十六年(1927年),适遇谛闲法师七十大寿,在观宗寺开坛传戒。从乐清寿昌寺出家的竺摩法师闻讯即往求戒,顺利得以“受具足戒”,有幸成为这位高僧的一名入室弟子。竺摩法师,生于1913年,虹桥镇河深桥村人,俗姓陈。时年16岁的竺摩法师受戒后,即被转到弘法研究社学习天台教观,受到名家经教,深受教益。抗战时期,竺摩法师辗转港澳弘扬佛法,被称为“港澳现代弘法第一人”。二战胜利后,他远赴南洋弘法,驻锡马来西亚近半个世纪,将中国的现代佛教传播到东南亚及世界各地,被称为“大马汉系佛教之父”。

    民国时重建的灵岩寺全景。施绘真 摄

    灵峰古道。施绘真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文化周刊·人文艺术 00006 谛闲法师与雁荡山 2016-11-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