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游记 ■廖立清 近日,我市政协退休干部一行25人,驱车赴杭州观光旅游,大家都有观故而知新的感觉。 在时雨时晴的天气中,我们至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参观。进入“西溪湿地”园区时,只见“一样的西溪,不一样的美丽景色”,久闻盛名的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今天终于实地见到了,对老年人是一种精神享受。 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保护湿地”的报道,凭我们草根式的想像,认为“湿地”是属于潮湿的园地,据学者科学的诠释,“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 位于浙江省省会的杭州西溪湿地,的确资源丰富,物种多样,面积宽广,环境优美,是名副其实宜居、宜乐的旅游观光基地。 这一天我们兴致勃勃,乘游船观看湖畔美景,感受风光的惬意,同时亦体会到保护和开发湿地对于国计民生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湿地公园内自然生长的果蔬林木、花草和湖中的鱼虾等动植物,得到了全面规划、科学分类管理。初秋园区5700多米的堤塘上,火红的柿子如同灯笼般挂在枝头,惹人注目;3万多亩的蒹葭(即芦苇),似漫天絮雪。还有黄橙、紫菱、香茶和鱼、虾、螃蟹、黄鳝等,还有分别呈现在西溪四周的亮丽风景线,都那么动人。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洪氏祠堂”,它地处西溪五常民俗文化体验村,大门口一副楹联“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朝祖孙太保五尚书”引人注目。洪园余韵为西溪“三堤十景”之一,明代尚书洪钟晚年归隐西溪五常建洪园,洪钟在西溪筑楼,课弟子、倡文风、话桑麻,怡然自乐,成为了西溪隐逸文化的突出代表。洪园中洪府是在西溪繁衍生息了六百余年的宝典。藏书楼、花木扶疏,成为江南园林与湿地结合的典范、为古为今用的文物宝库。 我去过不少省会城市旅游,我认为杭州西湖游而不厌,一年四季皆可游。杭州有因湖而名的西湖,因林而美的园林,因塘而存的钱塘江,温旧而创新的经典层出不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