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乡 郑锡庆(1793—1856),字中选,号雨亭,谱名昌喜,清朝象阳荷盛(今属柳市镇)人,道光十八年(1838)岁贡。著有《传经堂文稿》一卷、《无闻集偶抄》一卷,皆未刊。 郑协和(1837—1892),谱名景同,字兆同,号小亭,荷盛(今属柳市镇)人,光绪四年(1878)岁贡,徐德元女婿,擅长诗文,尤善书画,著有《水竹居诗文集》《水竹居说佛卮言》。 郑梦松,生卒年不详,字履阶,荷盛(今属柳市镇)人,邑诸生。郑梦白,生卒年不详,字星波,邑诸生,郑梦松之弟。郑梦江,生卒年不详,字雪涛,恩贡,郑梦松三弟,著有《绿隐轩诗集》。郑梦松、郑梦白、郑梦江三兄弟是林大椿外甥、黄梦香内弟。 郑嘉治(1916—1973),笔名朱惠、林静,柳市镇前街村人,文学翻译家。先后在温州中学、处州中学、瓯海中学读书。17岁在北平大同中学读高中,并在北京大学旁听。1935年冬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次年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并参加原温州中学“野火读书会”成员在上海的组织活动。1937年8月回温州参加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被推选为干事会干事兼秘书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9月,受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委派,代表省委青年部到延安出席全国青年代表大会。1939年初,战时青年服务团被地方军政当局武力解散,调中共台州特委工作。1941年2月任台州特委委员、组织部长。1942年8月任中共天台县联络员。1944年2月在赴任中共诸(暨)义(乌)东(阳)县委工作途中被捕。1946年因患重病保外就医,在中共上海组织帮助下,返回家乡疗养,自此努力复习英语和世界语,着手翻译苏联与东欧等国家的文学作品。1949年参与编辑《浙南日报》,不久负责创办温州新华书店。1951年调杭州新华书店,是年秋任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1953年调上海,先后任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及译文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文革”中备受摧残,1973年12月26日于上海去世。出版翻译文集电影故事《生命的花开放了》、西蒙诺夫剧本《在布拉格栗树下》、潘诺娃长篇小说《旅伴》、爱伦堡小说《广场上的狮子》等十余种。 ■王志成 柳市著名历史人物(十) 郑姓为乐清第三大姓,大多祖籍福建,五代后陆续迁入乐清。凰屿象山宗始迁祖郑五六,原籍福建长溪赤岸,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为避王审知子孙之乱迁入凰屿(今属柳市镇),后裔分布荷盛、东岙、桥前、桥后、大河沿、大谟、前横、后横、龙根、下渎、谊山、东凰社、长虹、上锋、长丰、象山、潭头、上池、浃东、浃西、长春、东仁宕、前街、后街、上园、马仁桥、横带桥、七里、湖横、塘下、沙头、凰岙、店后、黄华、上岩、朴湖、朴头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