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赖”比“医闹” 更可怕 10月26日《齐鲁晚报》报道:明明病都已经治好了,就是不出院。实际上,这种病床上的“钉子户”,在省城不少医院都存在。济南一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家人不交费也不接回家,有的是因为和医院或工作单位之间存在纠纷,更有甚者把医院当成了疗养院,长期居住。 所谓病床“钉子户”,实际上就是“医赖”。“医赖”不仅侵占了宝贵的医疗资源,而且令医院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据业内人士称,几乎每一个“医赖”背后,都有一张天价的欠费单,最后很多都成了呆账坏账;几乎每一个“医赖”背后,都有一批望眼欲穿、亟待住院治疗的患者,甚至因此延误了救治;几乎每一个“医赖”背后,或多或少地都发生过和医务人员的冲突,冲突之后,医护人员依然要伺候这些老赖患者。 既然“医赖”也是一种“医闹”行为,就应该依法治理。对于“主动型医赖”,医院管理者应加强法制意识,通过法律途径来寻求解决之道;对于“被动型医赖”,政府应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落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助工作的基金支付与补助,帮扶一些“三无”病患,保障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汪昌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