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 @东西他弟: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显然这个新闻的描述过于简单,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问:1.要确认张某的职务到哪里查?行政部门的领导信息公开是否到位?2.张某是否天赋异禀,虎躯一震,吴某便臣服了?想到国内各种冒充中央领导骗吃骗喝骗钱,这种现象是不是中国特色?3.张某的小厂真的需要资金周转?没有人或机构借钱给他,以至于他要去骗?4.这种领导说了算、领导即权威的思维惯性,是不是因为人民群众给予各级领导的特权和各种便利太多了? @阅青爱好者:用张某的话说,冒充领导可以行各种方便。报道中的这个细节倒是该细想想。很多大大小小的领导,虽未贪腐,平素里是否也在滥用自己的权力,超越规则,以致保安不敢查验其身份?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小腐败”虽未造成直接后果,却蚕食和瓦解着公共权力的公信力,也是该警惕的! 2015年11月,为向刚认识不久的吴某借点钱,办小厂的张某自称是乐清市某单位的书记,并带其到一些工地上查看,称这些工程都是他承包的,现在资金周转不灵,需要借8万元,两个月后返还10万元。吴某答应了。两个月后,张某找各种理由推脱还款。无奈之下,吴某报案。“真没想到,这种冒充领导的谎言都能编出来。”吴某说。(3月28日《乐清日报》) 冒充领导借钱 @yq有声有摄:骗子的手段虽然不够高明,但标新立异,各种办法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估计上当受骗的都是那些盲目崇拜和信任政府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之人。 @晨昏暮省:听过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却会有很多陷阱。有些骗局很简单很扯淡,但还是有人会上当,贪心而已。 @南国椰子浓香型:排了队的交智商税,也是醉了。对于吴某来说,这8万算是交智商税吧。8万借两个月红利有2万,这种利率让高利贷都瞠目结舌。对于张某来说,这8万把自己弄进牢房,耍小聪明的下场。 @老土非土:“两个月就能拿到2万元分红”,骗子正是利用其弱点,其背后反映的还是那关键的一点——贪。 @九道馗:吴某还是有部分理智,应该是要了欠条的,否则无凭无据,公安如何立案。插一句,不管真领导,还是假领导,借钱能开欠条的,都是“好领导”。 交“智商税” @乐清虹桥小应:对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借款人偏好,不仅是民间个人,正规银行也是,各大银行都有所谓金领通白领通的专项产品针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而且根据行政级别不同,额度相应增加。本案中“领导给出的利率其实还不算太高”,勾引人的方法相当给力。 @色之666:读着这样的新闻,说被骗者无知可笑,倒不如说这种社会现象的可悲。正因为出这样的“闹剧”,一方面说明在这个社会真实地存在这种情况,一些胆大妄为的“苍蝇”仍在违法乱纪,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私肥已,却缺少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说明民众的正向意识不强, 没有一种依法来办事的意识,加剧邪气盛行。 @蜀越人:“领导”这两个字授信很高嘛!银行好像都可以金融贷款50万元。 @雁山晴雪:吴某贪,得不偿失!张某骗,罪有应得! 银行也爱公务员 “小腐败”蚕食公信力 ■本期栏目特邀主持 @乐清虹桥小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