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多点 “回头看” 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中切莫有“见好就收”的心理,要知道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阶段性的成果要采取强有力举措来进行巩固,如不妨多开展一些“回头看”整治行动,将日常监管和集中行动有机结合。 ■朱慧松 本报曾多次报道柳市镇新市中街店铺占道经营问题,时隔一年多,记者再次来到该路段,发现附近的商铺店主在经过城管队员一轮轮执法后,仍旧我行我素,将水泥墩、石块等障碍物放在路面上侵占空间,影响周边交通与市容市貌(3月26日《乐清日报》)。 城市里一些不良现象,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不仅有损市容,也会影响百姓正常生活,如造成交通堵塞、埋下安全隐患等,群众颇有怨言。平心而论,职能部门对此做了大量工作,如开展了集中性的整治行动等,但为何在一些区域效果并不明显呢? 其中原因恐怕并不复杂,一些违规者存在侥幸心理,你管得严我就收敛,倘若没人管或管得松就我行我素。在其看来,集中性的整治行动是一阵风,这段时间不能顶风违规,而等风头过后,有关方面在管理上就不会那么严了,到时再“重出江湖”。而有的职能部门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也或多或少有了懈怠心理,觉得可以歇口气了,管理力度有所放松,违规者自然就有了可乘之机。如此一来,不良现象过不了多久就会反弹,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会付之东流。职能部门耗费了不少力气,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百姓也不会满意。 因此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切莫有“见好就收”的心理,要知道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阶段性的成果要采取强有力举措来进行巩固,如不妨多开展一些“回头看”整治行动,将日常监管和集中行动有机结合。这样能查漏补缺,找出工作中的薄弱之处,进一步强化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这能彻底打消违规者的侥幸心理,将可能出现的反弹情况遏制在萌芽状态。 (作者为时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