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阅读
3  4  
《昔我往矣》
吴鹭山先生埭下十九年
《乐清方志》
创刊号
哲学与暗示
——读《中国哲学简史》笔记之三
《乐清社会治理评论》
第一辑
图书馆、借书证和路灯
——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之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昔我往矣》
2016-03-12

    书味

    Y

    uedu

    《昔我往矣》

    怀人感事,家国情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散文自选集,对家乡桂林的寻根之旅,对上海童年往事的生活记忆,对家姐先明的姐弟情深,对文学挚友的拳拳深情,对创办《现代文学》艰辛过程的回顾,对钟爱的昆曲艺术和文学作品的深情追叙……作家用文学家的笔触,篇篇皆信手拈来。白先勇,著名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

    一个八卦:原来《树犹如此》记的王国祥是白先勇的同性恋人。一个收获:《现代文学》始末及60年代台湾文坛梗概。 ——慢先森

    情深意浓,堪称一流!

    ——陆雪梵

    名门之后。一本回忆录,文字温暖。这部书多次提到《台北人》,貌似举足轻重,下次去看看。八卦一下,三毛的第一部小说《惑》在他办的《现代文学》发表,从此将三毛从自闭症中解放出来。 ——浅浪

    少时即知白先勇是白崇禧之子,读过他的几部著名作品,说不上特别喜欢或不喜欢,可以说如水过鸭背,痕迹全无。在港时一次打开电视,访谈他的节目正近尾声,大约说的是他和爱人的故事,印象中他墙上挂幅照片,结尾时他坐在园中,凝望着园子角落两棵柏树间空白的天空,极端震撼。 ——舞

    爱人虽在心中,而象征二人同体的那第三棵树已是枯了。留下“愣愣的空白”,在人间瞬息繁华中,反衬青天白云,缺口如天裂难补。通篇无一情字,而情深情浓,内敛中炽烈,犹如醇美而剧毒的生命美酒。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伪浪子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白先勇的书。我记得自己看他的第一本书是《孽子》。事实上,他可能是我们大陆最早接受和认识的一批作家当中的佼佼者。从1979年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创刊号上,登载的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开始,很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也有人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先勇的小说创作正代表了六十至七十年代台湾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在台湾文学中的“代表性”是无可置疑的。 ——旧雨

    通常做艺术的人都是孤独的。他一辈子都忙着追求精神上最好的愉悦。这样的路注定要比别人走得辛苦。越是孤独,越跟自己的灵魂走得很近,越是孤独,越可以走得更远、更高。因为这样的孤独总是需要一颗赤诚的心和炙热的情怀去感受和触摸。这样的孤独是可以享受和依恋的。最终,它满足了个人某种的需求。白先勇的孤独不一样。它过早地来临,来得不是时候。以后,它甚至伴随了他的一生,它的介入,一切显得不一样。

    ——老猎

    武将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是个文人。白先勇的同性题材小说写得凄美婉转,不过我更喜欢他的小说《台北人》。相对于小说,可能散文和随笔更能看出作家的真性情。《昔我往矣》平淡朴实,往事娓娓道来,其中《第六只手指——纪念三姐先明以及我们的童年》一篇追忆白先勇英年早逝的三姐白先明,平铺直叙的回忆看似开水般平淡,却深藏爱与悲。 ——皆空

    或许人经历多了,再去回首往事,早已没有当年的激情澎湃,以往的喜怒哀乐全部变成自己的冷眼旁观,真如黄庭坚的《虞美人》所述:“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想起《冰与火之歌》中森林之子玖健说的一句话:“读书人可以经历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世界太烦躁,有空读读书,让静静常在心里。 ——虫豸

    (黄崇森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阅读 00004 《昔我往矣》 2016-3-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