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阅读
3  4  
《资中筠自选集》
学无止境,慎思为上
《正泰之歌》
背后的故事
吊诡的历史
《探索传神论》出版发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正泰之歌》
背后的故事
2016-02-27

    ■刘孙峰 郑心怡

    把点滴的汗水,汇入瓯江潮汐,把无悔的青春,融进雁荡晨曦,当信誉在五洲,四海随风传扬,我们把自豪,珍藏在心底。把赤诚的信念,筑入大厦地基,把深深的眷恋,献给家族荣誉,当理想在奋斗中,闪现风采,我们从平凡,走向壮丽。

    啊…啊,升腾吧! 啊…啊,正泰之旗!我们在前进中紧挽手臂,啊…啊,升腾吧!啊…啊,正泰之旗!让我们正泰的精神,为祖国增添询丽。啊…啊,升腾吧!啊…啊,正泰之旗!我们在前进中紧挽手臂,啊…啊,升腾吧!啊…啊,正泰之旗!让我们正泰的精神,为祖国增添询丽。

    ——《正泰之歌》歌词

    每一首歌曲后面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谈起《正泰之歌》,亲历者赵顺龙先生说,正泰1992年开始进行首次股份制改造,股东人数由企业初创时期的几个人发展到近百人,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度分离,一颗企业文化的种子已然在正泰这片沃土开始萌芽。

    1993年,曾任温州市交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吴炎先生加盟正泰,成为温州民营企业的第一任党委书记。他提出在筹谋企业发展的同时,要着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正泰事业与正泰文化共同发展与繁荣。此举得到了董事长南存辉的赞同。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但出资人对于建设企业文化的意识尚处于萌芽期。而正泰已然从中窥得先机,率先探索建设企业文化之路。

    正泰报刊、正泰之旗等企业文化元素与载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当时的乐清,企业之歌尚性稀罕物,创作《正泰之歌》,可谓开民营企业先河。

    南存辉在一次接待领导的汇报中提到,正泰正致力于建设企业文化体系,创作企业之歌,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访领导对此深表赞许并表示支持,随后通过他们的介绍,帮助正泰邀请到时任《当代中国词刊》主编的陈晓光,来公司考察体验生活,创作歌曲。

    “当时陈晓光老师从北京来到正泰车间体验生活,起初因对正泰不甚了解,对于歌词创作,头脑中只有几个关键词,并没有完整的句子。”时任正泰工会主席的赵顺龙回忆道。为了让陈晓光能对温州的人文风情与正泰的企业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赵顺龙陪着陈晓光老师走遍了正泰和温州的角角落落。

    他们漫步于瓯江之畔,听江水拍岸,畅谈温州人的创业故事;他们徒步于雁荡山麓之中,观日出晨曦,感受乐清人的兴业豪情。他们去车间实地体验流水线生产工作,员工们装配产品的双手,犹如一个个在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谱写出一篇篇企业发展的乐章,挥洒的汗水浇铸成正泰的品质。

    陈晓光老师日思夜想,反复地斟酌和修改,最终确定了歌词。《正泰之歌》的曲作者徐沛东,也亲自来到正泰感受那种意境,正是这样精益求精的过程,成就了《正泰之歌》。

    1994年,正泰成立集团。那时,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正泰之歌》应时而生。

    刚开始,有人建议请专业团队来演唱。时任乐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孔庆元认为,《正泰之歌》应由员工合唱,这样更符合正泰的企业文化。于是决定组建正泰合唱团,消息一传出,无论是部门经理还是一线员工,都积极报名参加《正泰之歌》合唱团。最后通过精挑细选,组成了一支80余人的合唱队伍。

    公司特邀市文化馆钱青老师与市总工会林培程老师指导大家。大伙纷纷利用下班时间,参加合唱团的学习排练。南存辉虽因工作太忙不能参与其中,但闲暇之余就会亲临现场,鼓励大家并送上掌声。1994年底,借公司参加乐清市企业文艺汇演之机,经过两个多月排练的《正泰之歌》,走到台前正式亮相。

    1995年正泰之声广播站成立,设《正泰之声》专栏,每值早、中、晚时分园区内定时会响起《正泰之歌》,这熟悉而激昂的旋律仿佛是对正泰人的一声声的激励与鞭策。

    随后,正泰文工团也应运而生。自然,公司的文艺晚会,演唱《正泰之歌》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

    2010年,温州市首届民营企业文化节,《正泰报》被评为“十佳民营企业优秀刊物”,《正泰之歌》获“十佳民营企业之歌”称号。

    《正泰之歌》

    背后的故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阅读 00004 《正泰之歌》
背后的故事
2016-2-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