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树 “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是陈毅元帅的一句诗。那天,我从宾馆出来想去宝塔山看看,打了一辆车,司机在经过清凉山脚的时候对我说,宝塔山没有什么好看的,清凉山才有看头。我在车窗里伸出头来,第一眼便看到了镶嵌在山腰标语墙上“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几个红色大字。我点点头,司机拉着我从清凉山背后的公路上了山,不到十分钟就到达山顶。 清凉山不高大约只有100多米,爬山上去或下来一个小时足够了。清凉山顶上原有一座古道观,里面有一个太和殿,现在被扩建成一个很大的道院,香火颇盛,许多本地人三三二二结伴上山,许愿或祈求,在道观里我就遇见两位女学生,好像是为了考大学来这里烧香求神的。延安有三座山,宝塔山、清凉山和凤凰山,三山对峙夹着黄土沟峪一座小城。从清凉山正面上下山有些台阶很陡,个别地方的坡度几乎呈七八十度。清凉山虽然说是一座山,我认为更像一座黄土堆积的大高坡,山上树木稀疏,有限的几片松树林无法遮蔽整个山坡。 当年延安的清凉山与宝塔山齐名,宝塔山是延安精神的象征,而清凉山则是抗战时期的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总社和解放日报社的驻地,还是中央印刷厂、纸币厂、卫生所和新华书店等单位所在的旧址。陈毅元帅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有一首诗就是写清凉山的:“众星何灿烂,北斗驻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而他另外一首诗的诗句更有名:“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山是我们党在延安的一个亮点,是名副其实红色延安的“新闻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当年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发出声音,展现抗日救国方针、路线的地方。这里汇聚着无数的民族精英,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的肇始,山脚下现有一座“中国新闻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当年辉煌岁月而兴建的,它是当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三大红色教育基地。 那天我从清凉山上下来,穿过山脚下的小巷准备到“中国新闻纪念馆”去。初冬的阳光暖暖照过来,纪念馆广场前及周边小巷里,很多本地的男人聚集在这里,我以为发生什么事了,走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只是在街角或巷边无所事事晒着太阳,发呆或无聊,他们在打发时光。他们中有老年人更多的是中年人,也有不少是小伙子。前面路边一群人在围观什么?我凑了进去,发现却是一个小摊主在煎土豆粉饼,二三十人围观一个小摊主在做煎饼,而这种煎饼摊子在延安随处可见,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他们究竟要看什么?这么多人就围看一个土豆粉煎饼如何被煎出来?简直不可思议。那天下午,我从他们的衣着装束他们的言行举止特别是他们的眼光和面目上,读到了一种虚无的内容,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可怕。我回顾头来,清凉山就在眼前耸立,当年灿烂的众星,北斗的延安,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目光汇聚的地方,是中国人的希望之所在。希望在哪里?是人们的理想和信念,以及人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 时间只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人间也只是更叠了二三代人。我来到这里寻找红色的痕迹,当年延安为什么能成为圣地?就是因为它的先进,它代表着民族和国家的前途方向。而当今一些地方的落后,不是它楼不够高,街道不够宽,物质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人们思想和精神的落后。都说时过境迁,都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难道一个民族要等到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才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万众瞩目清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