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阅读
3  4  
读赵乐强的序
《南华录》
悦览南怀瑾的人生
——以贾丹华著作《南怀瑾传奇》为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南华录》
2015-11-21

    书味

    Y

    uedu

    《南华录》是一个关于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珍异世界的故事,也是明万历以后南方中国的一部艺文志。出没书中的有文徽明、汤显祖、董其昌、陈洪绶、张岱、李渔、黄宗羲、屠隆、沈明臣、祁彪佳、李日华、项元汴、周亮工、吴其贞等致力于私人空间营建的诗人、画家、曲家、鉴赏家,有来自民间草根的艺人和匠人计成、张南垣、苏昆生、罗龙文、柳敬亭、汪然明,也有商景兰、薛素素、杨云友、林天素、柳如是等命运各异的传奇女子。这些玩赏家和隐士与同时代权力场中的角逐者们共同构成了传统中国的两翼。全书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出入园林、戏曲、古物、书画、香料、梦境、茶、酒……通过一个个人物、器物和词条,上下勾连,全面铺陈,呈现一部明代江南的物质文化史和精神文化史。本书作者赵柏田,为当代非虚构文学代表性作家,现居浙江宁波。

    晚明末世,社稷飘摇。唯江南鱼米富庶,可勉称小康升平,身处世局无力拨乱反正,只能淡看前程似云烟,闲情偶寄以慰藉平生。当此时,诗词歌赋、杂技戏曲、民乐小说、书法绘画、建筑园林皆欣欣向荣,文人骚客、才子佳人、名士风流、仕女妖娆,晚明南方士人生活诸般场景,在当代作家赵柏田笔下,汇成《南华录》一书。  ——茂材

    读《南华录》,其中显现许多富商身影,当时有名的大收藏家项元汴、翁安国等人都出身富商。巨商汪然明更堪比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为朋友常常一掷千金,且细心呵护落难中的名妓林雪、杨云友、柳如是等人,竟为自己博得了一个“黄衫客”的名头。中国社会向来重农抑商,到了16、17世纪,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江南地区许多人开始经商,赚了很多钱,过去社会不放在眼里的生意人变成了有钱人。商人有钱之后最想要什么呢?那就是有文化。真正代表一个人地位和品味的不是金钱的堆砌,而是书法、名画、文玩、奇石和花卉虫鱼这些和日常生活无甚关联的雅物。  ——园公子

    晚明文艺生活的内容显然与传统的目标追求,有了性质上的重大差异。对世像百态的津津乐道,对荣华富贵的歆羡渴望,对男女欢爱的大胆欲求……尽管其中或许掺杂了小市民的庸俗低级,浅薄无聊,但它们是个人意识的苏醒,犹如《十日谈》之类的作品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一样,它们也是对中国长期的儒学正统的质疑和破坏。

    ——林颐

    书名南华录的意思,作者赵柏田先生这么解释:南华在这里不是地名(南华县、南华寺),不是人名(南华真人),不是书名(南华经),而是取字面上的意思:“南方的精华”。作品描绘的是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的故事:梦境,戏剧,园林;文士,才女,奇人……对,戏剧,园林,文人,才女,奇人,作者所提取的描述对象正中我怀,这些也正是让我对晚明社会感兴趣并一往情深的原因。 ——阿丹

    现在,四百多年后的我们看这段历史,不必带着固有的眼光去对待,觉得古人都是保守封闭,墨守成规的,甚至把明朝灭亡归罪于他们的纵情狂欢。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默默去旁观,去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喜怒哀乐。  ——曼殊君

    我觉得现在历史书写一方面是乱说,另一方面是比较偏离历史书写的本相。我们在国内艺术史研究中,已经有意的在这方面进行调整,我们看到很多作家,以历史书写为重点对象的作家,这方面出了一批非常产量高、水平也相当高的作品,其中我觉得赵先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作家。  ——朱良志

    全书13篇,每一篇都由一个历史人物说开去,却能上下勾连、左右牵扯,引出许多人物和故事。这些人物凑在一起是花团锦簇,拆开来,每个人都有自己一方精神园地。但时间越接近1644年,末世的悲哀气息便逐渐透出,文雅与格调转眼烟消云散。这让人想起赵柏田在第一篇故事《古物的精灵》中所写的:“物比人更长久”。赵柏田这里所写的“物”是“长物”,非生活必须品,古董珍玩,有时百无一用,但最终能传之久远。  ——孙行之

    (黄崇森 整理)

    《南华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阅读 00004 《南华录》 2015-11-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