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遥
微信网友“芙蓉峰”:我是芙蓉人,在芙蓉和雁荡之间有一座丹芳岭,俗称四十九盘岭,自宋以来是南入雁荡山的古驿道。最近几天,竟然有人擅自将古驿道毁坏,改建成水泥路。古道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怎么可以随意破坏改建!
村民世代出行不便
“芙蓉峰”所称的这座丹芳岭,位于雁荡镇能仁村附近。11月3日13时许,我们赶到能仁村时,几位村民正在讨论古驿道被毁。得知来意后,村民带着我们找到修路的负责人:颜先生。
颜先生今年49岁,是丹芳岭上岭后自然村人。我们找到他时,他正站在被毁坏的古驿道前发呆,面露愁色。
乱石块堆满了这一段长约百米的古驿道,一辆挖掘机停在一旁,无人施工。
颜先生说,村民并非故意破坏古驿道。在古驿道上修路,只是为了方便丹芳岭上岭后自然村和边岭自然村的村民们。目前,丹芳岭上两个自然村还有七八户人家居住。
“我们村民世代生活在丹芳岭上,只有一条仅供1人通行的山路通向山下,出行很不方便。”颜先生说,如果是年轻人腿脚好,从边岭自然村到山下需要半个小时,从岭后自然村到山下则需要近一个小时。
我们跟随着颜先生重走了这段山路,发现山路不仅崎岖难行,有几段杂草丛生还没处落脚。住在山上的老人张光前看到我们说:“你还只走了一次,就知道苦了,我可是天天走这段路。”
张光前说,有一年,村里人买了台冰箱,4个村民徒手抬了好几个小时才将冰箱抬上山,最后都累趴了。几十年来,村里人受尽了交通不便的苦,不少人离开大山去外面讨生活。
“现在大家在外没有房子,也很烦恼,我们想回山上重建房子居住,将山里的荒地利用起来,种点茶叶或蔬菜。”颜先生说,可是路不建好,回归山上并不现实。
今年春节,40多户村民一起商议凑钱修路。前几天,村民们筹集了启动资金,雇了工人租了挖掘机,开始修建水泥路。颜先生还算年轻,被村民请来负责修路。
“修路是件好事,我放下台州的面馆,决定回村将路建起来。”颜先生说,他们还向雁荡镇政府提交修路的报告,希望镇里能够提供资金补贴。
新路有百米与古驿道重合
村民们计划修一段全长约3公里的水泥路,宽约3.5米,仅供一辆轿车通行。计划是好,但在颜先生看来有一个大麻烦,就是有约百米的路段,正巧跟丹芳岭古驿道重合。
“我们也知道古驿道的历史价值,修路时能避开古驿道就避开,可是这一段实在是避不了。”颜先生说,“这段百米长的古驿道旁边就是小溪,在小溪上造路风险很大,来了洪水路就不保。”
于是,在没有得到部门审批的情况下,他们开工了。在挖掘机作业下,从山边挖来的巨石和淤泥一堆,百米古驿道不复踪影。
11月1日,一名网友看到这一幕后震惊不已,将照片传上了网络。网友“芙蓉峰”看到后也十分痛心:“800年前留下的古道,就这样没了。”
丹芳岭古驿道又称为四十九盘岭古驿道,古时是从芙蓉入雁荡的必经之路。《芙蓉镇志》记载:南宋初年,北段驿道从雁荡山中出入,自雁东经谢公岭、马鞍岭、能仁寺过丹芳岭经陌西、西门进入芙蓉驿,官道走的是四十九盘岭。古驿道南起东岙水电站,北至能仁寺,全长2.4公里,块石路面,宽约3米,岭背海拔311米,岭虽不高,但盘旋曲折,行走费力。
清代袁枚在《过四十九盘才到雁山》一诗中写道:“四十九盘岭,盘盘欲上天;不教双足苦,难到万峰巅。”传神地写出了四十九盘岭的高峻气势。“古人进京赶考,走的都是这段古驿道,包括南宋名臣王十朋。”“芙蓉峰”说,“这段古驿道年代久远,保存完整,沿路风景秀丽,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
原我市古道普查与整修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孔强介绍,乐清共有47条古驿道,其中官驿道仅2条,丹芳岭古驿道是其中之一,其余都是民间驿道。丹芳岭古驿道是南宋时期的运输大动脉,从杭州、台州到福建,都要经过这里。
“由于没有专门的单位负责牵头保护,古驿道又没有纳入文保单位,其保护工作往往落不到实处。”孔强说。
11月2日,我市著名作家倪蓉棣也发表微博称:“丹芳岭驿道是雁荡山的一个文化符号,翻挖丹芳岭能仁段古驿道,将它改为水泥路,这是一种没有文化的愚蠢举动,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希望丹芳岭保持古貌,给雁荡山留一笔文化遗产。”
已责令施工方停工
11月3日上午,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实地查看后,对施工方开出了停工通知书,责令立即停工。目前,工作人员已对此事进行调查,等查明后将对当事人作进一步处理。
工作人员说,之所以要求施工方停工,是因为对方在雁荡山核心景区私自修路,未向有关部门事先申请,未取得合法手续和审批。“在景区内修路,能不能修,怎么修,都需要专业部门审核,避免雁荡山核心景区被破坏。”工作人员称。
“由于村民存在出行的需求,而新路与古驿道又有重合,我们将对此进行专门研究。”工作人员称,“争取在解决村民需求的同时,又能完整保存古驿道。”
网友“芙蓉峰”将获得100元报料奖
一边是村民要修路 一边是古驿道要保护
八百年古驿道之惑
微信二维码
被毁坏的古驿道。
网友“芙蓉峰”供图
已有800年历史的古驿道。记者 程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