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综艺
3  4  
走出去 将真实山水变成画
金石印里话艺术
乐清山水旅游研讨会
专家把脉旅游发展
五十年前的乐中排球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金石印里话艺术
2014-12-27

    ■项宏志 马旭亮

    凡艺术均有其美,皆为人爱,篆刻也不例外。怎样理解篆刻和欣赏篆刻呢?当然,看待艺术领域的问题,免不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所谈,乃属不才的一孔之见。

    篆刻艺术之所以富有魅力与生命力,就在于它丰富的内涵和耐人寻味的美。一方成功的作品,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构成篆刻美的元素都积聚在这小小的印面上。我们欣赏篆刻的过程,就是发现这些元素的过程。如何更好地欣赏篆刻,结合篆刻名家的作品,我想谈谈个人感受。在他们的作品中反映了篆刻艺术创作的特征,即:“集书法、章法、刀法、功法于方寸之间”,也是实现篆刻艺术的手段。这方寸之间是篆刻家任意驰骋的广阔天地,下面我将四法逐一浅谈,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书法”。何为书法?在这里是指狭义的书法概念,就是篆刻字体方法,也就是如何解决字体的结构。金文、秦篆、汉隶等字体,为印家常用。篆刻家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古文字知识,才能掌握好、运用好篆刻中的结构规范,以做到“笔笔中规矩,字字合准绳”。近代篆刻大家吴昌硕,对金石之痴迷,为人赞誉。“先生印学导源汉京,凡周秦古玺、石鼓、铜盤、洎夫泥封、瓦甓、镜缶、碑碣,与古金石之有文字资考证者,莫不精研其恉趣,融会其神理。”这说明了吴昌硕先生,特别重视对古文字及其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造型方法和结构特点的研究。只要较好地掌握古文字知识,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篆刻中的结构变化。如考虑字体结构时,往往要根据字的环境和内涵,在一字多写法中选择最为合适的结构写法。

    “章法”。所谓的章法就是谋篇布局,合理安排字体,根据字形,考虑谋篇布局,依据布局需要,再确定字体造型,使布局彰显意境与美感,这是章法的主要任务。篆刻是方寸之间的平面艺术。像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一样,讲究布局,追求整体效果。一方印,印面大小形状不一,字数多少不同,字体笔画结构疏密有异,因此篆刻时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遵循对称、平衡的审美规律。这里的对称与平衡是指相对的,我们用不同手法来体现对称与平衡,经常以局部的不对称达到整体的活态对称与平衡,活态对称就是用此局部的不对称与彼局部的不对称来达到整体上的对称或平衡,也称之为险中求平衡,这是对章法审美的一种高要求,也是检验篆刻方寸艺术水平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当然,另一种方法是追求自然对称平衡,以平稳取自然对称平衡,如铁线篆这种方法的自然平稳平和,追求细腻秀雅和自然的稳固性,这也是一种表现手法。我们是根据内容确定篆刻的表现手法,所以两种手法都是遵循对称平衡的审美原则,一种是平中求稳,另一种是险中求稳,稳就是平衡对称。为此,我们在篆刻创作过程中经常采用格分、涨缩、错让、移挪,借边、破边等手法来增强布局活态性,使布局设计既符合字意的正确表达,又达到印面平衡舒展、行笔游刃有余,给人视觉以美的感受。

    “刀法”。篆刻艺术也可以说是刀痕艺术。刀法就是造成刀痕,成就篆刻线条的方法,它表现字型与章法的手段,不管印面阴文阳文,不管线条直平曲折,不同的线条有着不同的效果。直线显得率直、刚劲;弧线显得温柔、优美;平向直线显得安祥、稳健;竖向直线显得坚定、威严;粗线显得苍老、浑厚;细线显得洒脱、秀逸。线条,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苍或秀,皆与刀痕有关,而不同刀痕,出自不同刀法。可谓“用心激刀,用刀扬意,驰骋于方寸之间。欲苍劲则象古柏,欲俊秀则象丽人,欲庄严则象圣杰,欲飘逸则象浮云”。刀法有多种,而且因章料不同而不同,因人不同而不同。镌刻石章的刀法,一般包括冲、拱、崩、摇、切、旋、削等。这些方法都是行刀过程中的技法,包括起、行、收、各个环节的技法。这些技法都凝聚着镌刻者的意念与情感,也围绕着结构布局的要求来实施的刀法,是构成篆刻艺术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体现篆刻艺术美的基础元素。

    “功法”。指掌握镌刻不同章料的方法。篆刻艺术萌于先祖施刀于甲、骨、金、石,后逐步延伸为晶、玉、银、铜、牙、角等料均可入印。除晶玉类,皆可刀镌之。因章料硬度不同,韧性不同,所以刀具与刀法也就不同,因此,掌握不同章料的刻制刀法成为衡量篆刻家见识和基本功的标准,也称之为篆刻家的技法功底,体现篆刻家刀法在不同章料上的掌控能力。事实上,上述的讲法是对功法理解的一部分,这是狭义上功法的理解,广义上的功法是书法、章法、刀法的综合体现,这不仅是技巧上的掌握,更是对篆刻艺术上的把握,如什么样的字体结构用什么刀法去体现,什么样的布局用什么刀法去适应,什么样的章料用什么刀法去刻制。归根结底,功法就是刀法在机构布局、章料上的运用水平。是篆刻家综合功力的表现,使这种技法能更好体现其印章造型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视觉审美效果。

    在篆刻创作中,我们努力传承前人印风,遵循上述四法,认真对待创作的两个阶段,即构思阶段和运刀阶段,两者对作品成功与否甚为重要。书画家在挥毫泼墨之前,作家在奋笔疾书之前,摄影家在按下快门之前,都必不可少地有个构思阶段。篆刻创作,也是如此。在构思阶段中,要根据印文、字数,字形等因素,选择体式,或锤鼎,或汉印,或铁线,或封泥,考虑布局、文式等等。运刀阶段,要充分施展铁笔功力。该“冲”,一气贯通,该“断”,戛然而止,该“崩”,一蹴而就,该“留”,视如明眸等。

    篆刻艺术有它莫大的魅力,一旦有了情结,就会结下不解之缘,印学史上多少篆刻家,往往在青少年期爱上了篆刻,就产生了“金石癖”成为了“金石迷”前辈如此,吾辈也有同感。

    篆刻是刻印,但又不是刻印。刻印文是指用隶书体、宋体等用美术体制作的,以可认性很强的书体来刻制的印章,用于实际生活和公务活动中所需的公私印章。它的可认性体现它的实用性,它没有艺术表现功能,很少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但是,篆刻印章可以用于实用性印章,它一般采取篆体。用铁线篆刻制的实用性印章,这类印章不仅有实用性,更有其艺术性,比如方介堪先生为文化名人和政界要员所刻的私章,就是有其很好的实用性和很高的艺术性的双重功能。一般性公私章类的印章,它就是一种实用性的刻字,它具有格式的固定性,字体的可认性,布局端庄性的特点,不需要刻意,不是艺术造型,不具备作品思想性,不表现个性,有固定审美要求。篆刻之所以成为艺术,它有变化万千的美,它可以表达和铭刻着你的情感、思想与情怀,使你从方寸之域进入到浩瀚的艺海,引人入胜,这就是它无穷的魅力所在。

    当你跨进篆刻艺术之门时,在甲骨、钟鼎、石鼓文里探究汉字变化起源的奥秘,在科学、文学、美学中寻求答案,在艺术天地里不倦耕耘感受喜悦。这就是篆刻的魅力。正因为篆刻艺术涉及于文字学,印史学、金石学、文学、美学、社会学、自然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众领域,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是一门深邃的学问。

    金石印里话艺术

    马旭亮刻的印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综艺 00006 金石印里话艺术 2014-12-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