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与研究生一起学画
李沈斌是乐清人,出生于1991年,从小喜欢涂涂画画的他在6岁时,被父母送到杭州跟随周沧米学画。
周沧米是著名画家,其兄周昌谷的艺术造诣在乐清更是家喻户晓。从小师从名家,为沈斌开启了进入艺术殿堂的大门。
当时,周沧米在中国美院任教、带研究生,只有6岁的沈斌跟在周沧米老师身边,他为研究生们上课,沈斌就在边上听,他看画展,沈斌也跟着看画展,耳濡目染,聪慧的沈斌进步惊人。周沧米见他有些天赋,便让他跟着研究生们一起学画,开始了系统、正规的绘画技法训练。
一次机缘,沈斌欣赏到中国美术学院的书画展,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刚开始学中国画时,他临摹一些传统的画作,如《芥子园》、《十百斋书画录》等,从中了解并体会到中国画的味道。
后来几年,因为初高中学业压力大,学画只能在课余时间,沈斌坚持不放弃,几乎每天都会画上一两个小时。他说,好记性有天赋也不如烂笔头。
16岁时,沈斌赴北京拜师徐庆平,继续深造。此后考取大学,专业学画,这一阶段他又沉浸在如饥似渴的学习中。
如今,20多岁的他在北京民族大学任教,他所带的有些研究生年纪比他还大。如古人所道,术业有专攻,传道授业解惑,不以年龄长幼论之。
如痴如醉博览古今画作
水墨练习比较枯燥,也比较难掌握,年少的沈斌确实经历了一段“彷徨”的时期,甚至灰心、怀疑自己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入了门”以后,就觉得轻松多了。除了学习研究水墨技法这些基本功之外,还了解并学习工笔画和传统古书字画。
早期学习,主要是“走进去”,学习各种美术技法。后来,教学相长,再加上不断的自学、研习和同行的交流学习,对技法的掌握更纯熟了。他还长期坚持博览古今名画,吸收各个画派精髓,所谓三分画七分看,沈斌在画海里尽情地汲取营养。
五代画家荆浩书“写松树万本,始得其真”。白雪石、李可染等大家足迹更是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名山大川。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这时,沈斌就想“走出来”——有了创作的欲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生活新的感悟和认识。所谓“学以致用”,先学后用,算是完成了质的转变。如今,他每天坚持画两三幅小画,一周出一两幅长卷。
李可染先生曾说过:学习山水画要研究两本书,一本是传统,一本就是大自然。可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是山水画家的必修课。学习中国画应该要到大自然中对景写生,大自然是一本丰厚的教科书。
沈斌正是遵循了这些原则,经常爬山涉水去写生。因为临摹只是解决了笔墨与技巧的问题,而只有写生才能学会如何把自然界的真实山水景致提炼概括成画面上山水形象。今年七八月份,沈斌和一批画家一同,到陕西、新疆等地写生创作,完成了新丝绸之路系列画作。
作品讲求“精气神”
“作品最主要的是有精气神,要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在采访中,沈斌认为画作要反映时代风貌,在美观之余,体现“精气神”最为难得也最为重要。
在“第四届中国环保形象大使”选拔赛全国总决赛上,他现场挥毫泼墨,30分钟左右完成了3.2米长的《山清水秀》大型山水画,反映了倡导绿色生活,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赢得了大赛组委会评委的一致肯定。
去年,由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主办的“百名将军部长艺术家纪念习仲勋同志一百周年诞辰公益书画展”上,共和国将军部长艺术家们挥毫泼墨,互相交流。在展出300多幅的将军部长艺术家作品中,经过业内专家的评审,李沈斌的《百马图》获得金奖。
今年4月份,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举办的“情系中华”百名将军部长书画展在杭州举办,其中展出了李沈斌的多幅作品,赢得了业界对他的好评。
作为年轻画家,沈斌学习着前贤的技巧,也有着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创新,他希望将“精气神”注入到画作中,烘托一个时代的精神,传递出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作品。
走出去 将真实山水变成画
——记“90后”资深乐清画家李沈斌
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第四届中国环保形象大使”选拔赛全国总决赛上,一位选手与众不同地以书画的形式,展示了爱护河山的环保行动,赢得了全场雷动的掌声。他来自乐清,是一位“90后”的年轻画家,在国内外许多画展和艺术、公益活动上,都有他活跃的身影。
他的名字叫李沈斌,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山水、花鸟、人物画。现为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任职于北京民族大学。
■记者 何乐敏
《三羊开泰》
“第四届中国环保形象大使”选拔赛上展示现场创作的作品《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