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取得了电池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其新研发出来的“无负极电池”或将颠覆沉寂了20多年的传统锂电池行业,并有望在未来1-2年内投入使用,使得智能手机变得薄如卡片,手机待机时间和电动车续航里程翻番,而且电池价格变得更低。 据悉,这种第三代锂电池使用一种超薄到近乎没有的金属负极和更加安全的电解液。根据美国权威的独立电池测试实验室A123 公司今年10月份的验证,它的2Ah产品原型的能量密度达到了每升1337瓦时(Wh/L),这超过了目前苹果、三星,小米和特斯拉电池能量密度的2倍,这一项成果突破了目前世界最高记录,还获得了包括美国 R&D100 奖(科技创新的奥斯卡)和美国能源部清洁能源奖等一系列知名的科技创新奖项。 该技术由MIT的胡启朝博士和唐纳德·赛德维教授共同研发,在学校的孵化下,两位科学家还带领一支MIT的创业团队组建了麻省固体能源公司(SolidEnergy),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并获得了MIT相关专利的全球独家使用权。该公司2013年获得了450万美金的A轮融资,投资者包括新加坡的淡马锡等。 根据花旗银行的最新报告,2014年全球可充式锂电池市场高达210亿美元,其中120亿美元来自于消费类电子产品,35亿美元来自于电动汽车。保守估计,2020年全球可充式锂电池市场达到350亿美元,包括147亿美元来自于消费类电子产品,100亿美元来自于电动汽车,平均每年增长10%。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智能硬件,实际的锂电池市场会远远大于这个保守估计。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定义,第一代锂电池使用石墨负极,最多能达到600 Wh/L的能量密度; 第二代锂电池使用硅负极,最高能取得 800 Wh/L左右的能量密度;第一代和第二代都属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而第三代锂电池将使用更高能量密度的金属负极甚至做到无负极,能超过 1000 Wh/L 的能量密度。 专家表示,尽管过去20年间各类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现在新型智能手表的计算能力比阿波罗登月飞船的都要强大,然而最普遍的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技术却一直停滞不前。 “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技术的进步。当前全球诸多电池技术的创新预示着这个进程会加快,尤其是如果能出现颠覆性的电池技术,整个电动汽车产业格局和商业模式都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永伟说。 目前麻省固体能源公司正在积极准备,如果一切顺利,2015年秋季将推出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池材料,2016年秋季推出电动汽车电池材料。 (中电) “无负极电池”问世 或将颠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 乐清好车汇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