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综艺
3  4  
精美的木雕会说话
——胡志银其人其作品印象
乐清新教育的先行者
纤夫的滋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纤夫的滋味
2014-12-20

    口述

    Z

    ongyi

    ■严成安 口述 南孔球 整理

    1959年暑假将至,晚饭后我们几位乐清中学第三届高中生仰躺在绿茵茵的操场一隅,当西山落日收去最后一抹殷红的晚霞,我们远眺天际显出奇异银晃晃的光彩,海阔天空地闲聊。我们这些农村娃都是乐清解放后穷人翻身才进入学校读书的,年龄稍大一些,十八九岁的大小伙靠着父母紧勒裤腰带供我们上学。大伙指望着暑假觅个小工,赚点钱,备足下学期学杂费。大个子朱维雄同学忽然想起,有一远房亲戚在白象(现北白象)一家造纸厂工作,听说要收购稻草作原料,他便自告奋勇联系,准备揽下这活儿。

    稻草,现在是废弃之物,收割后焚之。但那时农户作为燃料,一担担挑回堆垛起来,由生产队统一分配。我们从生产队买来几个早稻草垛,租来大鱼凫木船,备好了纤绳、桨箍等物件。暑假的第三天清晨,三只装满金黄稻草船似编队的军舰,劈开明镜般的河面,浩浩荡荡地拔锚起航了。我和小黄、小林等同学不会划桨,只能拔船力,也就是当纤夫。朱维雄等同学从小划过船,当仁不让为老大,叫掌舵。拔船力,脚板顶着河岸上的石板、石块、砂石、黑土,身子向前倾斜越低,耗体力越大,纤绳紧崩崩的,船速度越快。

    遇到没有小桥的河汊,我们要脱掉上衣,一手擎着上衣,一手拉住纤绳,“走水”过河,游泳大都是从小在农村小溪小河里学会。上岸后,我们水淋淋地小跑一阵,拉直了纤绳。碰到河面的小石桥,我们在纤绳顶端,缚一只浸过水的草鞋或一只绳球,站在桥上,右手攥着一段纤绳,先顺时针绕桥打一个孤线,即刻逆时针甩一个圈,绳球从下穿过桥梁,接过绳球,又小跑一阵,越出桥上,跑向河岸,拉直纤绳。柳市、北白象一带河岸多榕树,树根倚着边岸石坎,伸向水面,难以拉纤,只好由掌舵人传递。凭我们年少气盛,跑跑颠颠,闯过道道关口,船儿劈波斩浪,缓缓前行。掌舵的同学也不轻松,高高的草垛,往往阻碍视线,必须翘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察看左右前后来往的船只,容不得半点马虎。一只船就是一个战斗集体,同心协力,默契配合。

    炙热的日头,似火球高悬天际。我们汗流如水,纤绳厮磨着背肌和肩膀。中午渐近,体力也消耗殆尽,脚步不那么轻杉自如了。伏尔加船夫曲、川江号子仿佛在耳边回旋着。为了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跳出农门,我们奋力艰难地奔突着。前面大榕树似巨大的伞盖向我们招手,像戈壁中见到了绿洲,船队拢岸。绿荫下,河风吹来舒心的凉意。我们吃着自备的麦饼、米糕,喝着瓦罐里的凉水,面面相觑,狼吞虎咽的模样,忍俊不禁。榕树下的凉爽,我们不敢久恋,在纸厂下午下班之前,我们务必交货完毕。烈日曝晒,暑气熏蒸,不知不觉身上抹上一层赤褐,纤绳和背肌磨合,留下了一条紫痕,隐隐作疼。

    纤夫的滋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综艺 00006 纤夫的滋味 2014-12-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