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济川 《乐清教育志》载: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设立算学馆,馆长陈莛(咏香)。今人都认为算学馆是乐清近代新教育肇始,也有认为算学馆是乐清最早的专科学堂。 其实在陈咏香的算学馆之前乐清已有过一所类似性质的学馆,创办者陈荃,他创办的学馆没有明确以数学为标志的名称,只称学馆,讲授数学,也讲授国学,性质与后来陈咏香的算学馆一样,刘之屏先生作《陈秋樵先生家传》(以下陈家传)记载当时学馆的情况,刘是他的学生,比他小二十三岁,所以刘的《家传》对乐清最早办新教育的历史是很有价值的。《家传》载曰: 通商以来,泰西声、光、电诸学传入中国。英人傅兰雅开格致书院于沪上,先生首购其书读之,遇有疑难,函相问答,傅氏亦多为所窘。惊曰:“中国有此奇才乎!”久之曰:“我国之学重形上而轻下。”当兹时局纷更,风气变易,专守国学恐不足应时济变。于是广购西籍译本,及周髀、几何等书,潜心钻研有得。开馆招生徒,尝诏诸生教之曰:“生今之世,决非几句烂时文便能了事,诸生当作世界观,毋拘拘守兔园册子。”闻者无不骇异。 这段话有二点很明确,一是陈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敏感性,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那个时期中国社会是各种思潮大汇合、大碰撞时期,如中体西用、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等,当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变科举,兴学堂”为主要途径的教育观已经形成,教育界人士普遍接受“一切西学皆从算学出”(汪桂芬语)的观点,所以陈氏认为专守国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二是陈氏本人用心西学,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致力研究,开馆招生讲授周髀、几何学,且“从学者甚众”。可见陈氏学馆是乐清新教育率先传播西方文化的最早学馆,它比1996年孙诒让创办瑞安学计馆要早得多,瑞安学计馆的创办,陈荃先生已经去世十五年,如果说1899年乐清算学馆是模仿瑞安孙氏学计馆,那么陈氏学馆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在温州地区是空前的创举,按时间推算比1875年英人在上海创办的格致书院稍迟几年,最多迟二三年,因陈荃先生于1881年就去世了。至于陈咏香创办的算学馆是在陈荃去世18年以后的事了,陈咏香是陈荃先生的族弟,同时也说明湖头鲤岙陈氏家族是乐清近代最早传播西方文化的家族,更说明近代中国“开民智”的“新民”运动开启乐清的新教育实践。 鸦片战争后,乐清的大批知识分子活跃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同盟会、光复会、南社等先进组织都有乐清人的一席之地。在“开民智”的“新民”运动中,陈荃就是先行者。关于陈荃的生平事迹,刘之屏先生作的《家传》中载:“先生讳荃,字荪卿,号秋樵,县学廪膳生。父明经珅……” 先生“少颖慧,博通群籍,工制举文。尝读中山书院,山长瑞安孙渠田先生惊为奇才,謂其文精微缅邈,神与古会。”称赞其文为“吾温二百年来无此作矣。”根据《家传》记述先生于“光绪辛巳秋,病伏暑而终,年四十八”推算,先生生于1833年,卒于1881年,出身科第世家,精通经学、天文、地理、算学,曾与陈铭叔、黄菊襟(鼎瑞)、郑铭之(鼎彝)、陈咏香(陈莛)、王贯三(连中)五位乡贤游学杭城,结为“策鳌六子”成立“策鳌文社”。六人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陈荃与当时台州的王修植研究乾嘉之学,被诂经精舍山长俞樾称为“温台骐骥”。 陈荃游学杭城大约是1855年以后,因先生参加咸丰乙卯乡闱落榜,境遇不堪,约同年好友离开家乡,从此告别科举,踏上寻找新的教育之路。在民族救亡图存之际,正直有热血的知识分子不再留恋科举功名,纷纷加入近代化启蒙运动的行列,举国上下以“康梁”为领袖,鼓吹新思想,介绍西方新知识、新科学,认为西方“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皆得格物至理,舆地书备列百国山川厄塞、风土物产,多中人所不及”,提倡“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各国富强之术”。此时,改革教育培养新式人物成了当务之急,洋务派在全国各大城市创办各种新式学堂,在此背景下,“策鳌六子”在杭城如鱼得水,如龙临渊,深受新思潮的鼓舞。陈氏兄弟对西方新科学倍感兴趣,购西籍,勤钻研,请教西人,与西人讨论学术。在大多数读书人还沾沾自喜于科举八股的时代里,他毅然跳出藩篱,走向时代的前列,自杭城回来创办学馆,讲授算学,他是乐清新教育的先行者,也是温州地区新教育的先驱。后人评论他是本地最早接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学者,更是西方科学的最早传播者。 乐清新教育的先行者 旧闻 Z ong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