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柳韵
3  
草原与我同行(三)
以游戏的心态读无用的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4年1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游戏的心态读无用的书
2014-12-17

    “中国梦·劳动美”职工书画比赛三等奖《幸福》 作者冯东媛(柳市春晓幼儿园教师)

    “要玩就玩个痛快,要学就学个踏实。”这是小学课文《我的爸爸李大钊》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而记忆中,我的爸妈和老师也是这样要求的,以至于我读书和游戏的时间分配从来都是泾渭分明。

    读书和游戏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2014年4月,著名作词人林夕来湖州给大学生讲课,他的演讲主题就是“游戏时读书,读书时游戏”,他说读书的时候只是单纯读书就太可惜了,游戏的时候只是简单游戏也学不到东西。人的时间太宝贵了,对于游戏与读书这两件事,完全可以一心二用,用游戏的心态读些无用的书。

    对于酷爱阅读的林夕来说,读书和游戏是密不可分的,他把读书当成一种阅读游戏。他经常一个人待在书房看书,对于同一件典故,选取不同版本的书籍比对,乐得其所。他的朋友担心他变成严重的宅男,甚至担心他患上自闭症、社交恐惧症,便约他出来玩,林夕回答说,“我已经在玩了啊!”朋友很纳闷,一个人玩什么啊,有什么好玩的啊!

    经不住大家的追问,林夕只好坦白:“看书啊,我正在看黄仁宇先生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听这书名,朋友完全崩溃了。在朋友眼中,财政、税收之类的东西都是经济界学者研究的大学问,何况是明代的。朋友疑惑地问他,你又不是研究生,读这些书到底有啥用。林夕觉得,自己就是以一种娱乐的心态看书,无关功用,读些闲书就是一种阅读游戏,并且玩得挺开心。

    回想学生时代的我,也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总是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好在爸妈都是小学没毕业,分不清专业书和课外书,只要我说是学校让看的,他们都支持。

    初一的暑假,我在表哥家里发现了一本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一看就爱不释手,书中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的插图,更让我心花怒放。我把书借回家,夹在课本里藏起来偷偷看,一个星期就看完了整本书,还意犹未尽,将鲁滨孙在海岛上求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记下来,约了同村的几个孩子去大山的丛林探险,书中所记载的“钻木取火”、“制作木剑”、“用树枝搭简易帐篷”等被我们一一实践,虽然不是在荒岛,但我们也过足了探险的瘾。

    记得初二那年看《三国演义》,那时候非常佩服诸葛亮,特别是他发明了一种叫做木牛流马的战车,书中还有详细记载流马的制作工序和尺寸。正好我爸爸是个木匠,家里刀凿斧锯一应俱全,我找来一堆废弃的木料,按照书中记载制作流马,还真做成了一个像小马一样的东西,只是骑在上面就是动不了。

    爸爸看见后,哈哈大笑,说书上是骗人的,木头做的东西怎么能自己动呢。不服气的我,去学校图书馆找来解读《三国演义》的各种书籍,在一本书中找到了解释木牛流马能行走的原因,大意是说木马的头、颈、蹄、尾是一组连动杠杆,是运用杠杆原理让其行走。由此,我又对杠杆原理产生了兴趣,经过阅读,知道了阿基米德、伽利略、开普勒等外国的科学家。

    我的中学时代还陆续看了《皇帝、儒生与孔庙》、《严凤英传》、《绿楼梦》、《明清笔记小说》等书籍。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每到一地,游览历史古迹时,会突然想起曾经在哪本书中看过相关的内容,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吸收。那些很多看似没用的书籍,在我的生活中会时不时地从脑海跳出来,带给我惊喜。

    其实,以游戏的心态读书,多读些无用的书,将来会更有用。 ■徐繁

    以游戏的心态读无用的书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柳韵 00016 以游戏的心态读无用的书 2014-12-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