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焦点
3  
如何获得诺贝尔奖
中国科学家需创造性思维
日本人频获诺贝尔奖奥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如何获得诺贝尔奖
2014-10-13

    如何获得诺贝尔奖

    一年一度的盛事,2014年诺贝尔奖近期再次如约开奖。这简直是一年一度地来刺激国人,除了去年莫言获奖的极度兴奋,其他多是黯然失落。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呢?在科学上有原创性的突破自然是首要条件,不过仅仅如此也还是不够的。通过大数据这一工具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想要获得诺奖一般还要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活得足够长

    统计发现,本世纪(2000- 2013年)诺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是65岁,这距离大多数国家60岁的退休年龄已经过去了五年。

    而在100年前的1911-1920年,当时诺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仅有51岁。今年亦是。物理学奖得主赤崎勇已85岁,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翰·奥基夫也已75岁,化学奖三位得主均在60岁上下。

    文学奖得主的年纪最大。本世纪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年纪平均高达69岁,而且未来可能还会更老。相对来说,文学奖更多的是对一个作家终身作品非单个成就的肯定,这可能是一个原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也已经年近70岁了。

    原因:在上个世纪,科学门类已经极大扩展和细化,知识也极大丰富,在基本框架没有发生颠覆的情况下,要让学者们证明他们无愧于得到这个人类最高奖项自然要花费更长时间。

    与他人合作

    以物理学奖为例,每年的平均获奖人数从1901-1910年的1.4个上升到本世纪的2.6个。化学奖变化更为惊人,诺奖诞生后十数年都是由一人独揽,但到了本世纪,平均每年获奖者人数达2.4个。

    在今年已经公布的四个奖项中,除了文学奖之外,其他三个奖项都分别是三人共同获奖。其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有一对“夫妻档”科学家(挪威科技大学教授梅·布里特·莫泽和丈夫爱德华·莫泽),被引为美谈。

    甚至文学奖都曾出现过“双黄蛋”。由于文学作品对个人精神体验和艺术特色更加重视,文学奖得主100多年来绝大部分颁发给单个人。目前,两人“平分秋色”分享该奖的情形只发生了四次,最近一次是在1974年。两名瑞典作家埃温特约翰逊与哈瑞·马丁松。

    原因:和年纪越来越大一样,同一奖项分享者越来越多在科学界也不是稀罕事,因为巨大的工作量让合作非常必要。

    多是西方人

    关于诺奖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是,大多数获奖者来自北美和欧洲,超过八成的诺奖得主出生在欧美。

    虽然出生自欧美以外地区的诺奖得主比例一直在稳步上升,但目前仍只占所有获奖者的23%。并且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在欧美方才夺得该奖,反映出科技移民的大背景。如200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出生于印度,但却是作为美国公民得奖的。

    今年因发明蓝光LED而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3名日本科学家中,中村修二便是日裔美籍人士,他现在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任教授。

    文学奖不少来自非西方。比如马尔克斯与“中国马尔克斯”莫言。

    原因:一方面是现代科学诞生于西方,另一方面西方自由的学术、鼓励质疑、批判的思维、独立的科学体制以及发达的经济都是培育诺奖的土壤。

    综合新华社、北京商报等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焦点 00008 如何获得诺贝尔奖 2014-1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