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照明:坚持地下斗争十余年 ■林强 傅瑶琳 前不久,获悉101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孔照明与世长辞,我们深感痛惜。 孔照明同志于1914年出生在清北西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六口之家全靠其母养猪种地挖野菜维持生计。青少年时期,孔照明就尝尽了人间的苦辣,几次死里逃生,激起了他要翻身求解放的革命决心。1938年11月,在乐清党组织的引领下,他毅然加入乐清青年服务团,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组织,接受地下交通站任务,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41年2月,孔照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西沿村党支部书记、芙江乡(今属清江镇)党总支书记、白溪区委委员、白溪区委书记兼区长等职,坚持地下斗争十余年,直至乐清解放。 在芙江乡坚持地下斗争的六七年中,孔照明负责的20个村党支部没有一个受到破坏,也没有损失一个共产党员。究其原因,正如孔照明在自传《我的回忆》中阐述其地下斗争的法宝主要是坚持群众路线:在当时的县、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上级关于隐蔽斗争的方针,既积极慎重发展那些觉悟高、斗争坚决的同志入党,又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和发展了一些群众团体,如民兵、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打好了坚实基础,使村党支部扎根在群众,尤其是贫苦农民中。 那时芙江乡村村有交通员、联络员,开会时还有民兵秘密放哨,所以敌人一举一动,都被及时识破。党组织和党员开展的地下活动,群众都能严守秘密,使敌人进入该地区就会成为瞎子、聋子。即使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敌人包围过来危险的时刻,由于群众的保护,党组织和党员都能及时转移,化险为夷。1945年冬,在国民党顽军加强对乐清游击根据地“清剿”的情况下,乐清县副特派员叶龄银率机关工作人员转移到芙江乡一带隐蔽活动,孔照明、孔顺贤、安乐娘等同志担负起掩护保卫县委机关的重要任务,积极为县委机关安排住地、饮食、站岗放哨、交通,接送来往同志。一次,县委机关住在西沿陡门头夏德兴遗孀家里,敌兵路过突然进村,夏的遗孀巧妙地应付敌兵,掩护了县委机关。1948年9月15日清晨4点,孔照明到破岩头村召开党支部会议,部署革命任务。由于消息走漏,国民党白溪保卫团七八十个敌兵从三面包围过来。幸亏放哨民兵及时发现,通知孔照明、莫加亦、林小玉三人立即撤退。但此时他们已无路可逃,情况十分危急,只得向海边埠头逃去。当时正值潮平,埠头停着一只小船,船老大是小横床人,他听说顽军要追杀这三个人,就拼命地摇着橹送他们出海。当敌人赶到埠头时,孔照明三人已离岸四五百米,敌人只得望洋兴叹。 积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团结进步人士,取得乡村政权的领导权,是芙江乡地下斗争胜利的另一法宝。当时,芙江乡党组织经过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和做细致的工作,争取到当地王京良先生、卢作松先生等一批社会上有威望的进步人士支持和倾向革命。1940年,芙江乡选乡长,党组织积极发动各支部将西沿村夏雨推选为芙江乡乡长。夏当乡长的五年里,以“两面政权”的形式表面上应付国民党,暗中为共产党传递情报,国民党在芙江的基层政权名存实亡。1944年下半年,日军侵占乐清后,国民党乐清县政府撤逃往大荆。不久,进步人士王京良当选芙江乡长,在孔照明、庄洪芳、庄法周、许良钗等支持下,集合民枪,组织抗日武装,被编为乐清县警备第二中队第二分队并兼任分队长。1945年2月虹桥起义后,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王京良即率部起义,配合游击队攻打白箬岭头,后被提任为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参谋,其第二分队也被编入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四中队。 解放后,孔照明同志在乐清、文成、洞头、温岭、玉环等地工作并担任有关领导职务。离休后,他继续为党工作,关心民生,发挥余热,壮心不已,保持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