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阅读
3  4  
张云雷的白话诗
《非常道》
我的书房我的情
老来读书正当时
“秀书房”征稿活动结束
港澳5日游大奖让人期待
读《苏菲的世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非常道》
2014-10-11

    书味

    Y

    uedu

    此书以类似《世说新语》的体裁,截取自晚清、民国而至解放后的历史片断,记录了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同治重臣,以孙中山、袁世凯为代表的辛亥豪雄,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先锋,以钱锺书、陈寅恪为代表的传统文人,等等。分为:史景、政事、文林、武运、革命、问世、人论、英风、狂狷等共三十二编。此书作者余世存,1969年2月生于湖北随州。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北京市一中任教,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专著多种,是当代很有影响的青年学者之一。

    除了前门庄严的地毯,哲学还有一道晦暗的“后楼梯”;除了人来人往的议事客厅,政治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后花园”;除了那能派上正经用场的石料,历史还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那砖石铺成的是车马大道,人人都从那儿经过,是一种“常道”,由“边角料”凑起来的当然只能是“羊肠小道”,或者叫做“非常道”了。余世存编著的《非常道》中,收集了一个多世纪里中国历史的“边角料”,带给了读者别样的惊奇。

    ——吴志翔

    虽然对于历史,我总是不能提起特别多的兴趣,但是对于人,却总是喜欢知道的更多些,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对《非常道》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我并不像别人所说的那样为这本书而热血沸腾或者泪流满面,相反,当我东一章西一章的读完,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的是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冷静而淡然,但却是真实而有厚度的,这种感觉我自己很喜欢。因此决定有机会向我的朋友很正式的推荐一下。因为学者和专家们的推荐有时候是令人畏惧的,不及我这种不学无术的家伙的推荐来得亲切。

    ——水木丁

    很多人会追究《非常道》在出处的严谨性,或者是学术上的引用价值,但是在我看来,对书中所出现的任何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加以对错评判,却并非编者希望读者做的事情,相对于个体而言,它更加重要的是为读者勾勒出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多姿多彩的全貌,以及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群像。 ——八卦和尚

    我每次闻到桂花香,就精神一振,最小的幸福大概就是这样的。这本书仿造《世说新语》的形式,将1840-1999间的中国话语小故事分为了32个主题,我觉得列出这32个主题非常有趣,读这150年间摸索者们的原话,真是觉得非常有味道,不难懂的文言仍然具有微言大义,他们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可能会让接受课本教育的人大吃一惊(如郭沫若等)。 ——YoungSend

    《非常道》中不少故事在我看来是没有必要的,意义不大,余世存的筛选价值有一些当我读到时我也有不敢苟同的时候,特别是在教化一章中。可读这本书的过程,由始至终,伴着我的是一股凄凉,即这150年给我的大印象就是凄凉,乃至神伤,于是我真的觉得不管苛责书中提到的谁,都觉得,算了吧,只盼着往后能越来越好,斯人已逝了,不管他们过去受过多大的委屈、唾骂、褒扬、贬损,得志也好,失意也罢,对人,就让历史带着他们东逝水吧,我们提着他们留下的言语精神,认真做人,好好继续下去。 ——失落的世界

    这本书里让我感动至深的是殷海光临死前在《海光文选.自叙》中写的一段话,“任何好的有关人的学说和制度,包括自由民主在内,如果没有道德理想作原动力,如果不受伦理规范的制约,都会被利用的,都是非常危险的,都可以变成它的反面。民主可以变成极权,自由可以成为暴乱。自古以来,柏拉图等大思想家的顾虑,并不是多余的。”  ——猫子

    (黄崇森 整理)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阅读 00004 《非常道》 2014-1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