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章盛 秀书房,说来惭愧,一个地道农夫也附庸风雅,给书房起名“耕逸斋”,并撰联:“耕读获双田碧玉,逸居抱半卷诗书”。因“已洗浮生累,年来且赋闲”。谋生事付小子,读书乐让老人。此乃取斋名和撰联之由也。书房设在四楼前后二间,书案及文房四宝一应俱备。虽然简陋,净几明窗,陈列分门别类,井然有序,散发着翰墨馨香。 我世代农耕,八岁入学,课外牧牛、放鹅、拔草。也许是命运安排,小学毕业,正好碰上食堂化,考入农中,边耕边读,半饱半饥,总算完成三年初中学业。虽然环境条件恶劣,但我读书热情始终未减。从小学开始,我就喜欢读课外小说,见缝插针,书全部借读。直至文革后才逐渐购置。平时节衣缩食,但买书则从容解囊,毫不吝惜。 过去农家子弟读书是为上账、记事,学武是为御贼防身。我乃书痴,在那累弯腰骨谋衣食的年代,晚归疲倦不堪,还想挑灯夜读。读书乃我平生之爱好,武术是我终生之追求。自学需要条件,我通过多科函授和寻求,搜集大量书籍、录像带、光碟等资料。我的书柜里有很多是复印本,因有些古本无法买到,只能借来复印。读书看报已成习惯,不读不肯,读久头眩眼花。六十岁时子女给我买了一部《廿四史》和《全唐诗》,去年七十岁,子女还打算给我买书,因书柜无法容纳,想要之书已基本齐备,更何况岁月不饶人。有人问:书不能穿,书不能食,何益。答曰:对我务农者来说只有二字,“乐趣”。古人云: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农舍书香淡淡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