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阅读
3  4  
《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颜底王面 清润丰腴
慢下脚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无标题
2014-08-23

    书人书事

    Y

    uedu

    爱丁堡往事

    ——戴镏龄赠辛笛的一本书

    ■易永谊

    这本书是讲英语语法的,题目为A Companion to English Grammars(英文文法伴侣),于1896年由T. Nelson and Sons在伦敦、爱丁堡和纽约出版,该书作者为John Foster。此书内容不足道,而书中扉页的手写文字引人注目:“辛笛兄惠存,弟镏龄敬赠,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于爱丁堡”,再翻一页又写着“戴镏龄”的名字。此书虽为平常,却牵扯出九叶诗人辛笛与英文教授戴镏龄的一段爱丁堡同窗往事。

    辛笛(1912—2004),本名王馨迪,生于天津,1935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关于留学前后的事情,他特别撰有《追忆留学爱丁堡》一文,以知晓后来人。在该文中,他回顾清华大学外文系的读书旧事,提到课程老师有陈福田、吴宓、吴可读、王文显、叶公超及温德等。他自言在1933-1935年间,对西方现代派诗歌产生兴趣,例如艾略特、叶芝、奥登等。他之所以选择爱丁堡大学,是受到毕业于该校的朱光潜先生的影响。所以,在朱光潜的荐引下,他在1936年夏前往爱丁堡修读享誉世界的英国文学专业。

    关于辛笛前往英国旅途的情形,除了1999年5月的回忆《追忆留学爱丁堡》有涉及之外,还有辛笛当时所撰《苏格兰书简》一文,刊于1937年1月《书人》杂志(第1卷第1期)。因该文字为《辛笛集》未收,兹录如下:

    “七月廿七夜由沪搭意轮‘维多利亚’号启程。八月廿一夜抵意大利。在巴黎留四日,伦敦三日。八日抄到爱丁堡此间。……过巴黎时,澄华兄(盛君,即宽韵华先生也,现在法国研究文学,尤专纪德——编者)以来英未晤,晤及‘中书君’夫妇(即钱钟书先生及杨季康女生。现在牛津研究文学——编者)当为足下致意。巴黎的是名城,中多佳气。北平可谓有风度,巴黎可谓有风姿,伦敦则大逊,人烟如海而已。至于爱丁堡则是城镇一类的地方,亦自有其清幽之点,苏格兰人一向以其古老相夸,但在吾辈北平来者对此却可不比理会。……馨迪(时客爱丁堡城)。”文中编者还介绍王馨迪曾在1936年与其弟王辛谷合出诗集《珠贝集》,并介绍诗人辛笛现在爱丁堡古城研究文学。

    他本来打算读英国文学硕士学位的,但是学校规定三年内必修五门课程:英文、政治经济学、历史、哲学和数学。其中他最不喜欢的数学和政治经济学,又不能选其他文学课程代替,所以他便放弃攻读学位,自由选文学课去听。《英国诗》、《莎士比亚》等课程是他最感兴趣的。该校英国文学系系主任Dover Wilson就是莎士比亚研究专家,随时可以就近请教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秋,爱丁堡大学决定授予T·S·艾略特博士荣誉学位,请他本人来参加这个仪式。系主任Dover Wilson正好邀他给学生讲授莎士比亚专题,所以辛笛刚好有幸聆听这次讲座。此外,他提到自己与爱丁堡的一些年轻诗人时相过从,即被称为“奥登派”的诗人,他们是因果诗人聆听过著名诗人艾略特的讲座,与英国诗人史本德、路易士、缪尔等时相过从。而在此时的爱丁堡大学英国文学系,有个中国留学生正式师从莎士比亚权威Dover Wilson教授,那就是戴镏龄。

    戴镏龄(1913—1998),江苏镇江人1933年9月考入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Boone Library School),攻读图书馆学本科,1935年6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公费考取爱丁堡大学改学英国文学。戴镏龄当时在爱丁堡大学师从Dover Wilson。该教授在1935-1940年任教于该校,引导戴镏龄进入莎士比亚研究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研究的领域。因而,辛笛与戴镏龄有同门之谊。他们不但共同受业于Dover Wilson教授,而且一起外出访问苏格兰乡间的大文豪。戴镏龄在1983年的回忆文章中也提到“四十六年前,我曾和英国友人密勒老太太及留英同学辛笛拜访牟尔。”当时英国著名文豪埃德温·牟尔(1887-1959)居住在苏格兰的一个乡村小镇。

    此二人不但专注研习英国文学,而且回应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共同参与海外留学生的抗日宣传与募集活动,争取英国民众支持中国抗战。辛笛先是在课余去爱丁堡中国同学会做义工,做秘书。他后来被推举为会长,而戴镏龄则任同学会的秘书,一道组织演讲与募集活动。到了第三年,戴镏龄成为该同学会的会长,继续各种爱国抗日活动。他与辛笛在爱丁堡的同窗岁月,奠定了二人一生的友谊。对同窗戴镏龄的了解,辛笛在《看图识字》一文提到“老友戴镏龄兄同有嗜痂之缘。他在民国廿四年夏还写了一本《字典简论》,综述古今中西字典词汇优劣异同之处,材料丰富,议论精审。”戴镏龄在1939年取得硕士学位,辛笛则放弃转赴法国继续游学,而与戴镏龄同年一起回到上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阅读 00004 无标题 2014-8-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