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阅读
3  4  
《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颜底王面 清润丰腴
慢下脚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慢下脚步
2014-08-23

    ■柳恩理

    在“房屋”前加上“遥远”,大概有两层含义,一是时间上的遥远过去,二是空间上的地理区域,但无论时间或空间上的遥远,都与今天的我们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当我们放下劳顿的心,在这些文字丛林中散步时,不禁隐隐约约有了一种期待和伤感:什么时候也能享有作者曾拥有的那份平静和安宁?

    有人说《遥远的房屋》是一本请求人们朗读的书,因为它充满乐感和情趣。这可能来自于两方面因素,一是马萨诸塞州科德角史诗般壮丽的自然,那沙丘小屋外的风景,不论是海岸线、悬崖,还是星星、夕阳、沙粒、植物、鸟类,都令人着迷,作者贝斯顿写云朵,写风暴后的海鸥,写日落黄昏,写天高云淡,写寂寥的秋末,写大海的夜色,无不洋溢着自然之美,可以说,没有体察过如此生动的风景,是无法写出如此精致的作品。二是优雅的文字描述,他的著述是一种当今社会久违了的“精耕细作”,更像一部长篇散文诗,文字犹如晶莹的露珠闪闪发光,就连一座普普通通的“水手舱”,在作者笔下也非凡的诗意:“一间有七个窗子的房屋,位于沙丘之上,海上的阳光之下,仅此,便可想象出流光四射的情景,一种令人不安的光的把戏”,还有“茶色或近乎鹿色的草地”,“粉红与蓝紫色相间的闪电”。

    当然,令人感动的还是作者长期与大自然进行心灵沟通的情景。他有着梭罗一样坚毅和勇气,来到了频临大西洋的科德角搭建房子,在“荒凉野蛮的色调”及“咆哮和凄凉的荒野”的土地上整整呆了一年,他守着安静的环境,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心灵得到一种美的过滤,那是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可想而知,倘若按贝斯顿原先的计划仅“住上一两周”,他是很难体味科德角自然的千变万化的,很难书写出属于自己心灵的文字的。因此,今天阅读《遥远的房屋》,对处在浮躁社会里的人们,似乎有更深层的意义,现代人整天猴子一样窜来窜去,为命运奔波,为生活所累,快节奏、高压力,钢筋水泥、汽车、手机和互联网将人与大自然隔离开,充斥在生活中的物质罗网和各种诱惑不知不觉地钝化着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远离山林荒野、江河湖泊、沙漠草原的人们,变得患得患失,很多人迷失自我,丢失了该有的定力。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踯躅在羊肠小道,感受着山风扫过树梢,发出丝绸般的“哗哗”音响;或只身漫步在远方的海岸,聆听着“唰啦唰啦”的潮起潮落声;或独自徘徊在空旷的麦茬地,陶醉在蝈蝈略带金属质感的“括括”低音中……身在大自然原生态之中多么的美妙,那是人不可或缺的一块精神园地,“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切都在提醒着人们,不妨慢下脚步来,等一等自己灵魂,回归人的本性,追寻年少时曾经有过的纯真和梦想,感受炊烟、落日、雾岚、虫吟、雀跃的自在和安宁。愈是在这样一个躁动喧嚣的尘世,行色匆匆的年代,我们愈是要慢下来,沉下去,褪尽绚烂春华,拥有一份从容淡定,听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像托尔斯泰说的:“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我看了两遍,我依然怀念第一次阅读的情景,那是2012年的盛夏,作为背包客的我,带着《遥远的房屋》、《少雨的土地》和《夏日走过山间》三本书,一路向西,20天后,我在阿勒泰福海小镇的乌伦古湖畔小木屋,整整花了一个下午,以一种美好心情读完《遥远的房屋》,那确实是一种纯净的意境。

    慢下脚步

    ——读《遥远的房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阅读 00004 慢下脚步 2014-8-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