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走笔 S hiping ■陈宇 过去十年,银行储户一直是活雷锋。他们拿着跑不赢通胀的利息,默默地补贴贷款买房的人们。而房价在这十年间翻番打滚儿,贷款买房加杠杆放大了本金收益,买房人轻松赚得百万、千万家产。而银行储户即便精打细算、滚存定期,最终也不过落得实际购买力缩水的结果。做好事不难,坚持一生做好事很难。银行储户十年如一日,助人为乐的精神实在感人。 当然,最近几年银行储户更加了不起,他们决定不再补贴买房人,而是直接救济地产商。数以万亿计的银行存款转向购买信托等银行理财产品。资金短缺的地产商通常以两位数的成本高息融资,经过银行和信托层层抽水之后,信托购买人获得6%-8%的所谓固定收益。这下利息可比银行存款高。是的,但是如果借钱的地产商最终卖不掉房子,可就有点麻烦了。 好在,银行储户们有了助人为乐的新伙伴。房东最近也加入了补贴大军。 就在上周末,上海出台救市政策,房贷开始转向宽松。这可能是个信号,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房价已经见顶,而房东的资本回报预期正急剧恶化。宏观上的逻辑不必赘述,我们先具体看看,房东的处境是怎么个状况。 首先讨论一下基本的概念。众所周知的评价房价的指标有:房价租金比、房价收入比。在发达国家,这两个指标是相当有效的。因为发达国家的税法基本逻辑是均贫富:不动产作为居民主要资产,其长期升值的幅度应控制在与通胀大致相当的范围之内,不应使持有不动产的国民与未持有不动产的国民,因不动产价格的变化形成显著的贫富分化。以美国为例,房东须缴纳1%-3%的房产税,税率定期调整,此外还有保险、供暖空调、整修维护、园艺等不菲费用,后面还有个60万美元以上须缴纳的遗产税跟着。巴菲特认为,不动产不值得投资。他在1955年花3.1万美元买的自住别墅,现在估值70万美元,60年账面估值涨23倍,而这期间的通胀接近9倍。如果扣除装修升级维护和税费等,年化收益跑输长期国债。但如果当年把3万美元给巴菲特投资股权,税前可以升值5万倍。因此,当大量中国贪官土豪跑到美国横扫房产的时候,解套的老美简直乐死了。 中国的情况则大有不同。我们的税法通常在初期更有利于资产持有者而不是劳动者。煤老板和地产商近年来的暴富多数得益于此。当然,不少买房的老百姓也跟着赚了些便宜。人们似乎只需要从银行把别人辛辛苦苦攒的钱借出来,贷款买上一套甚至几套房子,然后几年时间就可以轻松赚上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这样多的财富本来要一家人不吃不喝勤奋地工作一辈子才能赚到。什么是不公平?这就是不公平。当资本对财富的占有大大超过劳动,就形成资本持有者对劳动者的剥削。 好在房产税或者物业税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此外,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也在悄悄起作用。 人们似乎还沉浸在过去十年房价近乎疯狂的上涨梦幻中。而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公平的事情即将戛然而止。未来三十年,老百姓的钱最好的出路还是在股市和债市。一个时代已经结束,还在春梦中回味的人,将面临资产缩水的风险。 (作者为经理人) 房东们还在春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