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味 Y uedu 此书是著名媒体人胡文辉的读书随笔,篇幅较小,同时考虑到版面的定位,涉及的多是新书;在内容方面,虽是谈书,但并非真正的书评,只是拈出书中某些有兴趣有心得的细节,或联系其他文本,或逸出文本之外借题发挥。因此在写法上,虽属于读书札记,但也带有一点评论的意味。胡文辉,笔名胡一刀,广州人,1989年肄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广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花地专栏责编。在工作之余从事于学术研究,出版了《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和《陈寅恪诗笺释》等有影响的著作。在《南方都市报》副刊《阅读与思考》连载的《现代学林点将录》,也很受读者欢迎。 《书边恩仇录》以强烈的知识与趣味建立起自己的风格,笔墨所及,饭局美食、艳照明星、文字源流、文人序跋、政治民主、爱国话题、东瀛书草,皆在作者的关照之下,生猛而不失精雕细刻。 ——朴素 饭局可以改变历史,红酒腐化革命思想;旧俄有流亡者的私房菜,梅兰芳曾经陪酒;抄书是一种美德,抗日亦成商机无限;文人未必怕死,我们必须站在蛋的一边。种种妙趣横生的议论,即有文字的熏陶,又有思想的灵感随风入夜;所谓吉光片羽,让人欢喜,让人安好。借助这样的篇幅,作者把视野伸展到目光的尽头,“以笔为刀剑,以纸为江湖”,化恩仇为快意之书写;或借题发挥,或描摹世相,或揭示人心,或论文谈艺,“当得起言之有物,算得上言之有趣”。 ——千年暗室 此书中的《“听风楼”索隐》说冯亦代,以前我读过《听风楼读书记》、《听风楼书话》,觉得“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不意此人居然乃是卧底,是“大右派”章伯钧家的政治暗探。胡文辉接下来点出:听风楼的风,那也是“通风报信”的风,是“窃听风暴”的风。文与人,真是不能相提并论。胡兰成文字颇佳,但汉奸做得死心塌地。 ——半灯不明 书中说起徐梵澄,“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世外高人。”记得读他回忆鲁迅的那篇《星花旧影》,差不多是最好的怀念鲁迅的文章。不过徐梵澄一生未履险地,未遇危时,在个人生活是好的,但也因此,对世态未免隔膜。故尔胡文辉认为:作为哲学家,假若不能认识世情,不能认识政治,则其思想终有不足,毕竟只是书斋里的哲学家而已。 ——拙 一个报人而能潜心学术,这在当代并不多见。而胡文辉虽然潜心学术,对世事却不能忘怀,胡一刀的血气依旧流淌其中。所以我把文辉兄的专栏定义为“思想者的私房菜”,正如胡文辉说:“希特勒、斯大林他们都爱读书,藏书,但不是因此而成为首脑的。切记切记。”我要说:“胡文辉兄爱读书,藏书,但不是因此成为思想者的。切记切记。” ——大爽大痛 本人看书不在乎研究学问,不耐苦读,有趣的文章是最爱,这本书是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文章篇幅不长,但言之有物,文笔流畅,一口气读下来毫无问题,尤其是最后的评论,虽是点到为止,还是能体会到作者的意图的,这就够了,大家都懂的。 ——玻璃象 (黄崇森 整理) 《书边恩仇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