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荣燕 8月8日,记者在大荆镇珠山村见到了95岁高龄的老党员李以茂。他满头白发,因为年事已高,记忆有些模糊,在其家人的协助下,记者了解到了李以茂参加解放大荆战斗时的英勇故事。 李以茂1919年出生,年轻时以种田为生,因为个性耿直,喜欢打抱不平,村民遇事喜欢找他商量。1947年2月初,他被发展为地下党员。“得到地下党组织的赏识,他的胆子更大了。当时,珠山村离国民党大荆据点只有2公里多,2月底,他在村里发展了3名党员,加上原地下党员1名,共5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建立了珠山村党支部,他任首届党支部书记。”其女婿方圣中说,国民党后来曾多次想抓李以茂,但他每次都被当地村民保护起来。 1948年10月,李以茂因工作积极,被抽调到大荆区地下党组织。一天,他受当时负责大荆区地下党组织的陈清波指派,调集双峰、新坊、安然等地民兵武装,拔除大荆东北角的国民党东林乡公所,将缴获的财物和棉被都分给周边各村的受苦群众。数日后,他又召集珠山、仙垟坊、东瓜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20余人,趁敌不备,冲进大荆北首屿后村潘岭碉堡内。敌人如惊弓之鸟,立即逃跑。 1949年春节后,解放大荆时机成熟,括苍支队支队长周丕振指示陈清波派李以茂等全面摸清了大荆驻守敌人的火力据点、兵力部署,以及向敌方进攻路线。 1949年3月15日夜,周丕振率领第一、第三、第四、第五中队从雁荡山谢公岭出发,兵分两路向大荆挺进。 当晚,李以茂给第一中队带路。“当时我的心情很激动,走在前面,一点也不害怕,相信敌人肯定会被击败。”虽然有很多事记不得了,但当时的心情李以茂依然铭刻在心。 未到夜12时,第一中队已全部攻克敌人外围碉堡,敌兵纷纷逃上小山头。总攻开始了,包围在四周的游击队用各种武器向小山头和敌堡猛烈射击。战斗中,敌人伙房的水缸、水桶被游击队击穿,储水无存。游击队严密封锁城里湖水源,特意鸣号用膳,战士们将碗筷敲得叮当作响,敌人无法取水,饥渴难忍,顿失斗志,成为瓮中之鳖。 1949年3月16日上午8时30分开始,周丕振给困在小山头的国民党大荆区区长项体光写了三封劝降信,项体光接信后,迫于兵临城下的局势,下午1时在小山头楼上伸出一面白旗。大荆镇宣告解放,人民欢声雷动。 李以茂:解放大荆战斗他勇敢领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