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盈 “记者阿姨,我是俞婷婷。昨天,我们姐弟俩在市中医院做透析时,看到7月31日的《乐清日报》城事版刊登的白血病少女周欣雨的报道,我们也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她。”昨天,芙蓉镇西岙村患尿毒症的俞婷婷给记者发来短信,称她和弟弟七夕节去卖玫瑰花,赚了四五百元,想全部捐给周欣雨。和俞婷婷姐弟一起透析时认识的几名病友,得知俞婷婷想帮助周欣雨的想法后,十分支持,也纷纷捐钱,凑齐1000元,让俞婷婷联系本报记者转交周欣雨。(8月5日《乐清日报》) 少女突患重病,巨额医药费用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而言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家庭陷入了困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热心人伸出了援手,甚至患尿毒症、自己都需要他人帮助的姐弟俩也赶来捐款,这让人感动又心酸。而即便爱心不断,但想在短期内筹措到不菲的医药费用恐怕也会很不容易。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一些困难家庭在遭遇变故,如家庭成员突发重病,或遭遇意外身受重伤等,因为掏不出巨额医药费用,家庭陷入了困境甚至是绝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向社会求助,希望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似乎就成为这些家庭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尽管一些类似情况在媒体报道后,有爱心人士慷慨解囊,但要筹措到不菲的费用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同时由于这样的事情太多,久而久之,人们又还会有多大的关注热情呢? 这并非杞人忧天。现在如果当事者的经历较为“平淡”,想靠社会爱心来筹集到巨额医药费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奈之下,一些当事者只能寄希望于“标新立异”,通过另类方式来求助,如前不久有患病大学生跪求富豪,“借我100万,为你打工一辈子”之事闹得沸沸扬扬,“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向素不相识者下跪求助?或许正因为通过“不下跪”的渠道很难得到足够的帮助,大学生无奈之下就只能“不走寻常路”了。甚至民间有“高人”专门对此进行“策划”,什么样的求助方式才足够煽情,才能吸引眼球,这实际上折射出百姓之苦。 因此我们呼唤社会爱心,但更需要制度保障来为这些困难家庭兜底。有关方面要出台更多保障性政策并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弱势群体突发重病或遭遇意外伤害后,政府部门要有相应保障政策,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确保当事者能得到及时救治,日后也不因此背负巨额债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者为时评人) 制度保障 才是最好的兜底 乐清观察 S hip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