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笔
3  4  
乐清西东小村风物史(选二)
天,那么蓝
给我一间作坊
天 语
蜈蚣桥
乡村渔事之一:捡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给我一间作坊
2014-08-02

    给我一间作坊

    ■陈闻

    我小时候非常痴迷于一种叫“打铁”的手艺活。

    那时海边小镇还有一家小规模的造船厂,造船厂周围有几家小小的打铁铺,其中一家的大师傅是我的邻居,二十几岁光景,臂粗膀圆,姓鲁。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要到铺子里去。铺子当中有一个硕大无比的火炉,边上架一风箱。鲁师傅有时会让我拉一下风箱,那风箱是我家那个的好几倍,我使出吃奶的力没拉几下,手就酸了,眼见着炉膛里正蹿着的火苗软软地趴了下去。于是多数在边上看打铁。回想起来,那大炉膛似乎是个取之不竭的宝藏,鲁师傅不断地从里面取出通红透亮的铁料,放在铁墩上,和他的帮手上下抡锤,富有节奏的锤声伴着风声潮声,汗水滴落,火星溅起,温软如玉又粘糥如胶的一团红铁翻腾、飞舞,渐渐变暗成形……之后“嗤”一声从冷水里出来,一阵白烟散去,一件新的铁器就成了。

    真的是好看极了。我请求鲁师傅让我抡一下锤,他哈哈大笑:一个风箱都拉不动的囡囝还抡锤?

    打铁铺也会接一些小活,比如补铁锅,补搪瓷杯子、脸盆。很神奇,铁锅是拿用鸡蛋清拌铁砂的砂泥补的,而搪瓷器多用熔化的锡来补。熔锡也很好看。从指头长的锡条切一小段下来,放在一个容器里,锡的熔点低,烧一会儿,那银白的锡块就像冰糖一样慢慢熔了,整块熔掉时,红亮得晶莹剔透,可以在容器里滚动,不粘底,像荷叶上的一颗露珠。鲁师傅用火钳夹着铁片蘸着熔化的锡点焊到漏处,再用粗砂纸反复打磨平整。在他的指点下,我曾经成功地补过好几个搪瓷杯子,后来补锅补盆手法日臻娴熟。

    那时还会经常流连凤冠老街的“仁会”糕点铺。我小时候是个特别不贪吃的小孩子,估计是手眼之欲一强,口腹之欲就弱。所以,我去糕点铺不是为了吃到好吃的,而是为了看到好看的。糕点师傅仁会老伯的家传手艺十分了得,一团面团在他手里也是花样百出。 每年的九月到冬至之前,是小镇的虾皮捕捞旺季,鲜虾皮夹仁会糕点铺的“咸公饼”(又称“继光饼”)远近闻名。那时节他家只做这一种中间有个洞的饼。但面团成圆成扁,即刻可捏就,缺风少骨,缺乏冲击力,塑形若再一单调,就更没有看头了——哪里比得上打铁?打铁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具激情、力量、速度、节奏与变化之美的人类劳动。

    后来父母从外地调回小镇工作,我的课余生活被管制,渐渐不能到打铁铺去了。但是只要家里一些器物裂了漏了,我都能给整好补上。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什坏了是不会轻易丢弃的,我的特长因此很受欢迎。

    十三岁那年,因为在理科方面表现得近乎白痴,尤其是代数,于是留级一年,休学在家。我的工匠生涯也在那一年达到巅峰,从打铁补锅扩大到各个领域。比如,在自家土灶里烧制过陶罐,自学榫卯木工工艺,成功做过无钉小板凳,用塑料包装条编过各种菜篮,拿松香压制过“琥珀”,还搜集到各种大小不一的碗盆配成一套五音俱全的“编钟”……按我老阿太的说法是:这囡,除了不敢“起厝”(闽南语,即建房子),还有啥米不玩?

    我哪里是“不敢”起厝?实际上,我是太想自己亲手“起”一座“厝”了。及年长,偶遇梭罗的《瓦尔登湖》,大为喜欢,喜欢的直接原因是:梭罗用一把斧头,亲手为自己建造了一座房子,一座实实在在的林中房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文笔 00005 给我一间作坊 2014-8-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