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观察 S hiping ■王振峰 近日,乐清召开了加快生态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今年工作任务。会上,乐清市委书记林晓峰要求要借势借力、顺势而为,牢牢把握生态建设的良好机遇。 生态城市和环保建设,必须制度为先、监管到位。只有用有效防范的制度在源头上“把关”,在建设过程中严密监管,对后果的责任追究和赔偿有严惩机制,构建生态城市治理体系、推动乐清生态文明建设方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打造出一个蓝天碧水、绿色文明的“美丽乐清”。 乐清把抓河道整治、抓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垃圾处理和环保产业园区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生态市创建的着力点,并把布局生态村、生态镇作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落实好这些工作,全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全面提升和改善。笔者认为,乐清一手抓生态建设和环保工程外,还应一手强化环境教育,做好生态文明理念宣传。乐清要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市民最为关心、社会最为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生态市建设进程,继续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推动企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等工作。 加快生态市必须规划为先,特别是要抓好乐清的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城市是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198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被认为是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模式。笔者认为,乐清应根据本市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布局规律,确立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划分,把全市生态环境的保育、管理及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这方面的工作做好。林晓峰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生态镇街、生态村创建等工作,笔者认为,乐清还可以结合工业文明、环境综合整治及打造宜居环境等要求,在建设“港口大市”中深挖港口开发的潜力,促进海洋空间资源的最大利用,大力发展海域旅游景区。乐清要通过生态功能区划,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增强全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持能力。 加快生态市和省级环保“创模”,就必须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乐清工业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进技术进步与转型创新,努力吸引高新技术产业来乐投资发展。建设港口大市,就应把海洋当做乐清发展生命线,加大投资港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围绕海洋这一中心来发展乐清第三产业,写好乐清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的“海”字文章。 (作者为财经评论人) 建设生态城市 要制度为先又要监管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