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海燕)6月1日起,东海进入全面休渔期,休渔时间直到9月16日。昨天是进入休渔期的第五天,记者走访中心菜市场、鸣阳菜市场发现,鱼类价格涨幅10%左右,卖的鱼少了,摊主反映生意也差了。 昨天下午4时许,在市区鸣阳菜市场,记者发现,几个摊位的鱼类货源相较于一周前明显减少,原本比较常见的鲳鱼、带鱼难觅身影。摊主余先生称,“最近主要卖蟹类,带鱼、鲳鱼没有现货,不够新鲜,所以就不卖了。”同样的,张先生的摊前,只有外地小黄鱼和鳘鱼、墨鱼,即将迎来晚上销售高峰期,他的摊头却空出了一半。“6月份一开始,货源就只有上个月的一半,买主也大大减少。”他称,鱼类主要是冰冻的,新鲜的较少,靠抢。他每天半夜去柳市批发市场,批发商一说出价格就被抢购一空,“现在非常时期,货少人多。”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鱼类价格居高不下,禁渔期进一步推高了价格。比如原本卖30元的小黄鱼现在涨到了40元。原本60的涨到70元。因为价高,销量减少,一些摊主不敢进货,市民直呼吃不起。 不过,一些聪明的市民经历多个禁渔期,提早储备海鲜,冰冻起来。“最近一个月我不担心没鱼吃。”林女士得意地说,上个月,她买了二十多斤的小黄鱼、鲳鱼储藏在冰箱里,准备慢慢吃。她说,每年禁渔期时间长,鱼类不新鲜,价格也高,何不自己早点准备呢,所以今年早早下手。还有市民转买贝类等海鲜。 禁渔期鱼类涨价 摊主进货得靠抢 市民在菜场选购海鲜。签约摄影师 黄一牙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