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化周刊·文笔
3  4  
涨溪花坦今何在?
小提琴随想曲
油桐花
白龙山观日出
善妙之地
花的面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白龙山观日出
2014-05-31

    白龙山观日出

    ■陈友中

    “出来了,出来了!”连旭辉见到日出激动地喊道——是在五月三日五点二十分。

    我们凌晨四点从虹桥驱车到白龙山巅,俯视东海日出。起先太阳被一道堵围墙似的云雾遮蔽着,旭辉说前天在永嘉茗岙五点十五分就看到日出,我们以为今天又与日出无缘了。

    蛋黄而亮丽的圆日从云层里挣脱出来,放射着不刺眼的白光,其自身的亮丽蛋黄使周围的云层成为金黄的晕圈。下方的云呈铁色;上部的显现着朦胧的红霞。霞光陪衬着、拥护着、追随着与它相距一亿五千万公里的太阳。而太阳以其自身行走的步伐,从容地冉冉而上:由月牙,半圆,直至整个脸蛋——光芒渐渐变得耀眼。我们顶着从谷底呼啸而上的晨风,躲到九州岩边上的观音峰西侧。这位观音很逼真,与寺院里泥塑的形象无异,连脸庞的轮廓都很分明。她背对日出,坦然北向,对日出似乎不屑一顾。我们用相机把她撮合到一起,取名“观音背日”。

    接着,我们自己也附庸“菩萨”和太阳拍摄。我站到一个孤高突兀的巨石上,迎着旭日照了一张,作为人生的幸事,福气,奇观。还配上了几句:身在龙山巅,日出燃九天。凌虚心不乱,脚底巨石坚。发到微信里,让亲友们分享,得到很多点赞。此刻树丛里传来婉转、清越的画眉啼鸣。此刻,悦耳的天籁,壮观的日出,匍匐脚底的无数峰峦,清新的气氛,真叫人飘飘欲仙,所谓“仙境别红尘”也不过如此吧!我们环顾龙山概貌,石头,别具一格的石头,以圆,椭圆,多边形为总特征,上下重叠,独立峥嵘,潇洒于冈峦,相依如人群,耸立似发髻……千姿百态,指物像形,悠然自得,沐浴着日出斜晖,风韵别具,兴致盎然。我们趁兴游览了白龙山的许多景点,欣喜地回到家里。

    我那天欣赏到日出,油然忆起三十三年前见不到日出的情形。那时我大学刚毕业,在白龙山下的一所学校里任教,冬天的一个周末,偕同两三好友,在山顶的石板宫的陋室里住了一夜,四点多就起来,也在那个地方等待日出。寒风呼呼,我们龟缩着,瑟瑟发抖,凝望东方云层,盼望着,急切地盼望着,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日,还是不肯出来。等她出来,已经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了。“白白地冻了一夜!”我们感叹着,深感失望,失望地游览了白龙山的一些景点,惆怅而回。

    在家里,见到日出的喜悦还在我心里延续,扩散,与那次失望的场景不断地对比着,播放着,忽而悟到:人生如日,观日出犹如人们忽视常见的人事景物而千方百计地去猎奇,去追求罕见的东西一样,是一种猎奇的心理,片面地追求。其实日出,日升,日中,日西,日沉是个完美的过程,浑然的整体,而专拣“日出”一项论成败得失,对其余的环节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应是一种偏颇的遗憾之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文化周刊·文笔 00005 白龙山观日出 2014-5-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