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环境改善生活
荆东村集体收入少,冯春芽和村干部配合镇里、市里每一项创建活动,以争取更多的资金奖励。
“从文明百村、旧村改造到平安千村……我们基本上都是创建先锋。”在村里当了20多年会计的蒋学祥不无自豪地说,这么多年,通过创建争取的资金全部用于村集体建设。
蒋学祥人称荆东村“活地图”,他对荆东村变化最熟悉不过。
“以前,荆东村有数百个露天坑,环境又脏又乱,可是拆除谈何容易,多亏了老冯咬牙坚持下来。”蒋学祥说。
如今,走在荆东村,道路整洁,房前屋后一片片绿化生机盎然。
村民小李正在门前浇水,他笑着说,以前,村里要拆路边坑,我们还不同意,现在才知道拆了的好处,不仅绿化了,村里还建了生态公厕,环境好多了。
2006年,荆东村在修建道路的同时,决定将路边的明沟全部改成暗沟,这样不会污水横流,蚊蝇飞舞;在地下铺设排污管道,将管口接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污水不再排放河道。
这在当时,还属于比较先进的做法。
铺设排污管道,需要在村民的家门口设置沉井,当时很多村民不理解,觉得沉井是污水的汇集处,设置在家门口不卫生。有一姓张的村民一急,将沉井盖拿起来扔掉。
冯春芽知道情况后,采取了“迂回”战术。她找到张妻,与她谈心,通过她做其丈夫的思想工作。后来,张先生明白了排污管道的作用,不仅同意了在家门口设置沉井,还帮着宣传。
冯春芽拔掉的“钉子”还有很多。
2005年,村里要建设村民文体活动中心,要拆十几户村民的简易棚。
“一些村民联合反对,还写了大字报到处贴,我们一户一户做思想工作,最终,还有一户人家坚决不肯拆。”冯春芽说,当时,这户人家还将自己躺在病床上的老母亲抬到简易棚,抵制拆除。
冯春芽站在全村村民的面前说,有一户人家,自己住高楼,却将老母亲送进简易棚。
这话很快奏效,这户村民脸红着将老人转移出简易棚。经过耐心劝说,她终于做通了“钉子户”的思想工作。
拆除顺利推进,为文体活动中心腾出了场地,设置了灯光篮球场、健身器材、文化长廊等。
记者随冯春芽来到当时的“钉子户”骆先生家,他满面笑容地迎接我们。
谈起当年的事情,他爽朗地说,现在的村民文体活动中心就是我们村的消息集散地、健身好去处,每到傍晚,村民们都汇聚到这里,大家不仅有休闲、锻炼去处,村民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
言语中,他对冯春芽充满感谢。
届届满票当选
记者和冯春芽走在村中,路上的村民总是停下来和她寒暄几句。她与村民之间融洽的关系,不言而喻。
69岁的冯春芽说话依然中气十足,掷地有声。
农村工作有没有秘诀?
她说,做了33年村党支部书记,也在无数次会议上不停地重复:“作为一个党员,一个村干部,必须从我做起,先公后私,先考虑集体群众的利益,再考虑家庭利益,只有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村民才会选你。”
她的话很朴实,她说“选你”,是在33年的任期中,每次换届,都是满票当选。
40多年前,21岁的冯春芽从大荆镇冯村嫁到了荆东村。
她在冯村当过村团支部书记,到了荆东村,能干的劲儿很快就显露出来。在生产小队里,她干事很利索,自己的事情做好了,马上就帮助其他妇女、老人干活。很快,村里组建妇女队,大家都推荐她当队长。
让冯春芽至今仍激动的那个分化肥的场面,仿佛就在不久前。
她说,那个年代,化肥是按计划分配的,而她借助上级领导来视察妇女工作的机会,坦率并大胆地要来了两吨化肥,并分给村民,这让村民们欢呼雀跃。
当时的荆东村犹如一盘散沙。荆东是大荆的中心村,对大荆的发展举足轻重。
时任公社党委书记夜访她家,彻夜谈心,请她当村党支部书记。可当时她刚生下女儿不久,家庭生活的担子很重,便再三婉拒。
“当时觉得女同志当村支书很难,但后来公社领导又来了好几次,我拒绝不过,最终还是答应了,但提了几个要求。”冯春芽回忆道。
她向公社里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给村民批建房指标。
“当时荆东村有十几年未获建房指标,一些村民的住房非常困难。”
冯春芽将要建房村民分成三批,首先保证住房最困难的一批,并将名单公示。然后耐心地向第二、第三批的村民解释并承诺,一定会要到指标,并严格按条件逐批解决。
这让有过质疑的村民也心服口服。
那些年,冯春芽每天起早贪黑,村里的工作是越干越顺了,可是家庭生活的重担大部分落在丈夫的身上。
尽管如此,她对丈夫还是“铁面无私”。一次,因为集体的利益,她和丈夫起了冲突。
上世纪80年代,村里有个集体缸窑厂,好的泥土做成缸,不好的泥土就卖给瓦厂,以增加村集体收入。一天,有村民对冯春芽说,你丈夫将不好的泥土都直接倒掉。
这让她非常震惊,风风火火地赶到缸窑厂问个究竟,两个人吵了起来,甚至还动了手。
她说,这是唯一一次和丈夫闹这么大矛盾。“当时,觉得他损害了集体的利益,非常气愤。”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只要村里开会,她每次必重申这个观点——“先考虑集体群众的利益,再考虑家庭利益”。她说,这个必须不断地说,不断地提醒,才能融入到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中。
她为村集体的事情“毫厘必争”,对犯错的人又“宽容大度”。
村里的几个小年轻偷了公家的东西被抓住了,确认东西没有损失之后,冯春芽耐心地教育了他们,并说,只要他们悔过自新,就不追究他们的责任。
多年后,这几个早已走上正途的年轻人对冯春芽非常感激。
一年又一年,荆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风文明了,村民融洽了,治安良好了……让大家越来越感到,荆东村离不开这位“老管家”。
一届又一届,冯春芽在换届选举中总是满票当选,但她感觉自己年纪大了,多次请辞,推荐年轻人出任。可许多老党员总是上门劝说:“老冯,你就再管管荆东村吧。”
一次又一次,她又接下这个重担,直到去年。
团结创造财富
不久前,荆东村组织全村党员去参观永乐纪念馆,让党员通过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参观时,冯春芽带着新老党员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有着近半个世纪党龄的她说,一个党员,何时何地都要起表率作用。
她这么说,也一直这么做。
多年来,荆东村一直是计划生育工作合格示范村。
每到计划生育孕检,冯春芽总是要求党员家属、自己的女儿和身边的亲戚朋友第一时间去检,给其他村民作表率。
一些在外的村民比较“懒散”,对镇里有关人员孕检通知,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冯春芽就主动说:“难找的让我来找。”
冯春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
她在村里也实行“计生一票否决制”。如果谁家违反计划生育,那么该家申请建房指标、享受各项福利等一律取消资格。
这一招很有效。加上老书记在村里说话的威望,只要她一个电话,对方基本上就会满口答应:“好,好,马上就来孕检。”
这样一来,荆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从不用镇里操心,年年获得计生工作先进。
冯春芽比较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干部干部,就是要多干事。她说,村干部的干事热情非常重要。
在她的建议下,蒋学祥伏案好长一段时间,手绘了村民分布示意图,分成各个网格。“这样我们对全村的情况一目了然,哪里有出租房,哪里有消防隐患,哪户要加强计生……一网打尽。”这张手绘地图就挂在村办公楼里,有时,冯春芽一天要看上好几遍。
如今,冯春芽退了,村民们担心,“老书记退了,村里没人管了。”
但她承诺,自己会协助年轻的村干部一起继续管村务,并担任村党支部纪检委员。
每当村里商量大小事情,她也必到,她还是习惯说:“村班子一定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创造财富。”
几天前,她和周智灵等新任村干部一起商量,去年村里拆违后腾出来的空地将建设标准厂房,建成后有近6000平方米,用来出租以增加村集体收入。
目前,标准厂房建设工程正在打桩阶段。“要打240个桩,桩基牢固,以保证工程质量。”冯春芽每天都会去工地看,还会带领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人共同监督工程质量。
据悉,标准厂房建六层高,预计明年上半年完工。
对于荆东村的未来,村干部和村民们都充满着信心。
33年“女管家”
——记大荆镇荆东村原党支部书记冯春芽
5月13日,冯春芽(前)与村干部在荆东村百年老街查看消防安全隐患。记者 郑剑佩 摄
荆东村新貌。记者 郑剑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