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阅读
3  4  
《温州文史论丛》后记
《西湖梦寻》
当你改变时
世界也在改变你
——读《种树,改变了谁?》
铁皮鼓
我爱你,无关风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你改变时
世界也在改变你
——读《种树,改变了谁?》
2014-05-10

    当你改变时

    世界也在改变你

    ——读《种树,改变了谁?》

    ■禾刀

    “如果你想收获一片森林,第一个最佳种树时间是20年前,第二个最佳时间就是现在。”翻开本书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足以给人最为强烈的震撼。15年前,日本青年大龙隆司来到内蒙科尔沁,开始了他以植树方式向沙漠挑战的生涯。已被中国朋友“汉化”为大龙的大龙隆司,不仅同NPO的其它同事一起,建立了绿化网络,每年吸引富士日本公司包括其它人士自费前往内蒙植树,而且在中国长年治沙过程中,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简而言之,他已把植树治沙事业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人生。

    大龙并不是NPO的创始人,本书没有作进一步交待,可能只是植树治沙呆在科尔沁时间较长的一位日本人。大龙也不是本书的唯一主角,其实还有很多人像他那样飞过海峡,来到从未见过的沙漠。世界上的那些沙化之地,没有哪里的治沙行动是轻松的,需要的是体力活,吃的是沙土饭,连上厕所往往都会成为最大的问题。特别是,治沙行动的大部分费用还需个人承担,按照目标汇率,每人至少承担超过4000元人民币的费用,其它费用则由富士公司工会承担。尽管如此,绝大部分志愿者非但毫无怨言,而且对当地群众缺乏抗沙治沙意识给予了充分理解——毕竟摆在他们面前第一位的是生存。

    本书写到了许多日本人,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富士公司员工。后来,富士中国公司员工也加入其中,但“文化差别”很快就显现出来。相较于日籍员工的自费,富士中国公司担心员工参与不积极,于是出了免费举措。正因为对志愿行动缺乏深入了解,所以一开始对植树行动还需要缴费颇为不解,直到实地才茅塞顿开。显然,这折射日本人计划的精致,其实也是日本引领世界管理水平的自然反映。

    种树治沙,没有亲身经历就不知其艰难。如同本书交待的那样,那些从未到过沙漠的人们一开始脑海除了装满新奇,对于植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准备。然而,当他们来到流沙之地时才发现,有时朝上走一步都非常困难。体力付出是一方面,科学知识考验往往更大。就目前植树情况来看,成活率不高,维护不力,所以活动组织者必须充分考虑到植树品种,当地对苗木的政策要求,同时还必须努力兼顾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种树,到底改变了谁?从表象上看,当然是为了治沙,是为了减缓当地沙化现象,是为了通过植树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是为了借助此兴趣使我们的天空不再有沙尘暴——是为了地理上的他们,也是为了心灵上的我们自己。

    我们不必将这些行为拔得过高,只要将我们的思绪带到遥远的沙漠,直面干旱、沙尘、贫瘠……我们就会懂得其价值与意义。如果我们进一步对照中日志愿理念也不难看出差别,日本人习惯将志愿行为融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则习惯为“付出”“帮助”这样的“体外”劳动。志愿行为是否为生活的一部分结果自然迥异,前者必定尽心尽力且会从中收获快乐,后者往往只是咬紧牙关在“苦熬”中度过,纵使精神可嘉,但无法品尝到志愿行为的甘甜。

    说点题外话。本书所描绘的植树行动,是基于富士日本公司工会的志愿活动,至而影响到富士中国公司的积极参与。近年来,关于公司的公民责任问题屡被舆论提及。从国内企业表现来看,尽管有些企业得分尚可,但大都只是通过捐钱捐物实现增分,实际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并不高。相较而言,像本书这样的植树治沙之举,无疑是企业公民责任的最好彰显。当然,这一责任的彰显是长期的,比如富士日本公司工会在科尔沁的植树活动已超过15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阅读 00004 当你改变时
世界也在改变你
——读《种树,改变了谁?》
2014-5-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