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观察 S hiping ■王庆峰 今年是我市实施新一轮“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的第三年,前日,笔者从全市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我市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力度,大幅度增加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据了解,我市计划每年新增农村实用人才1500名。(11月21日《乐清日报》) 乐清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今年正好第三个年头。过去三年,农村劳动力持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不断扩大、趋向年轻化、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成为推动乐清市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可以说,这一项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工程,不仅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带来一些意外的收获。 除了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生产能手之外,这项工程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比如说为了适应实用人才的需求,大量的非农岗位应运而生;有意识地以人为本、发展农村,通过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不仅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且有利于完善农村人才导向机制、充分发展人才兴农工程。 总体来说,启动专项的实用人才培训,这是一项比较先进的惠民政策。我们乐见此类行为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的民生利益;同时我们要看到,要发展农村实用人才,既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劳动力结构变化。 以2012年底为例,我市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就业人员比重都有所上升,同时,外出从业人员成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市的农村发展现状已经有吸引力,同时,劳动资源变化本身,对岗位需求、产业结构本身也产生了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上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实际上不断培训实用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 截至目前,从专项培训的针对性来看,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还是有偏低之虞,这与很多产业的低小散现象也有所关联。 因此,与这些问题相结合,实用人才的培训应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内开展。除了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还要匹配以宏观性的政策眼光——以产业升级、农业结构调整的眼光看,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农业结构从种植业向农林牧渔结构转型,主动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增强他们主动创业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应该说,进行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培训,很好地促进了农村人力开发、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这种多元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让我们有必要将之进行下去,创造环境、创新政策让更多人民受益。 (作者为研究生) 实用人才培养: 创造环境让更多人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