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眼看天下 S hiping ■首席评论员 张全 “按照我们油漆业的行规,业务完成后油漆店老板就得给我们油漆工40元至70元不等的回扣。”11月7日晚,为讨回扣闹到虹桥派出所的油漆工隆师傅认为油漆店不懂行规。而油漆店的林老板说一桶油漆才卖100元左右。(乐清日报昨日报道) 这是一起围绕回扣的纠纷。众所周知回扣是一种灰色收入,由于回扣接受者是采购代理人或采购决策人,意味着自己额外利益的获得建立在被代理者或服务者的损失基础上,拿回扣时总是不够堂堂正正,总要遮遮掩掩。同时,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销售者不得不迎合回扣接受者的这种心理,总要尽力做得隐蔽。 而在这起纠纷中,油漆工林师傅认为自己该拿的回扣没拿到,利益受损,几次大闹油漆店,表明拿回扣已习惯成自然,是非概念非常模糊了。这使我们知晓,除医药回扣、导游回扣、工程承包回扣、设备购置回扣等著名的回扣种类之外,小打小闹式的零碎服务业中也存在着比例颇高的回扣。看来回扣在现实中无孔不入了。 对于经济活动来说,回扣是一种毒瘤,它不但直接抬高经济运行成本,折损商业信用,还败坏消费者的信心。而治理它又非常难。回扣何以盛行?何以需要颁布像《旅游法》这样的法律,才有可能根治? 一切的根源在于不透明。以医药回扣为例,拿回扣成为医院和医生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一个利益链条是,药厂表面上以批发价格卖给销售公司,实际上留出了一定的回扣空间,再通过医药代表“投标”加价进入医院,医院收取的回扣由医院领导、科室负责人和医生内部分成。经过这一连串的环节到达病患手中时要价已经翻了好几番。而这整个流程中所有的阶梯价格,社会和消费者均无从知晓。同样,一桶油漆到底卖多少才算合理,我们有地方可查可咨询么?更不用说银行收费。当消费者可以清楚地看到银行个人业务明码标价,当价格透明、合理成为银行业收费的普遍准则,那么,消费者自会心平气和。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对中国这样一个习惯运筹于帷幄之中传统的国度而言,各种法律法规需要因地制宜,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更不能照搬,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在普遍缺乏诚信原则的前提下,推行市场经济,首要、根本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在于追求公开透明,公布各种可以公开的信息。假如油漆售价非常透明的话,隆师傅会这样义正辞严地主张自己的回扣“权利”吗。 透明经济并非泄露商业机密,而是应该向消费者公开的均应公开,让消费者自己去判断分析。透明经济的起源则在于透明政府。昨天一则新华社报道援引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名誉教授沃伦·麦克法兰的话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改革措施将使中国在世界面前更加透明,使中国在各方面与世界有效互动。中国改革的每一步都令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更加便捷。中国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也将使投资者更加放心。希望这种效应能早日传导到油漆售价上。 油漆工回扣主张映见透明经济呼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