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劵销量锐减 昨天,记者走进市区乐西路一家大闸蟹专卖店,只见两排大玻璃缸里慵懒地爬着几只大闸蟹,一旁堆放着十多个大闸蟹礼盒,场面显得十分冷清。 该店负责人沈先生介绍,前几年生意好的时候,店里四五个人同时包装大闸蟹都来不及,今年只有一个人在店里还闲得发慌。有时好几天也卖不出一只蟹,生意比前几年下降了三分之二,商家都不敢进太多货。眼看今年的行情不好,他准备提早收摊。 据沈先生分析,今年蟹不好卖,主要是受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和此前激素催熟大闸蟹传闻等因素影响。此外,他认为,这两年市区大闸蟹专卖店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三家增至十多家,竞争愈发激烈。 无独有偶,市区丹霞路某阳澄湖大闸蟹总经理冯先生也感叹今年生意不好做。“去年我们店面值1000元左右的蟹券卖得最好,占到蟹券总销量的一半份额,但今年很多人倾向于购买300-400元面值的蟹券。”冯先生坦言,受整体经济不景气影响,消费者捂紧钱包,今年不但购买蟹券的档次明显降低,他还发现,今年顾客单次购买的数量也明显减少了。“原来顾客过来一次都买7-8只,现在很多老顾客一次只买2-3只解解馋。”他说。为此,很多商家放弃了“千元”蟹券,准备了更为亲民的“百元”蟹券。 据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统计,今年阳澄湖大闸蟹总产量为2100吨。去年两节期间,全国各地品牌蟹商的预订总量为1700吨,今年降到了200吨,是有史以来的行情最低谷。 散客成为主力 说起今年的大闸蟹行情,市区晨曦路的某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店主也颇有感触。她透露,去年店里卖出了总面值达10多万元的蟹券,但今年那些单位大客户集体“失踪”,目前蟹券总面值只卖了3-4万元。 “在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等因素影响下,大闸蟹销售面临的压力明显增加。”该店主表示,现在来他们店里买的基本都是散客,多亏这几年积累下的生意人脉,依靠这些散客和一家酒店的配送单,生意还算过得去。不过她坦言现在大闸蟹利润不高,坚持开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让此前购买蟹券的买家有地方提货。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三两至三两半的大闸蟹销量比较好,占总销量的80%,价格比国庆前便宜了10%左右。三两半以上的大闸蟹卖得不多,不过价格比较稳定,许多专卖店均表示价格和往年相当。“现在来专卖店买蟹的主要还是以散客为主,基本上都是自己吃的。” 冯先生如是说。 “三公消费”收紧 蟹券改“价”更亲民 ■记者 吴赉仪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一年啖蟹的好时节。往年这个时候,正是阳澄湖大闸蟹的热销旺季,但日前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大闸蟹专卖店了解到,由于对公消费大幅下滑,今年大闸蟹整体销量有所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