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护栏损坏背后 是政民互动的默契度 ■王庆峰 “市区宁康东路建设银行前方路面有一段护栏被撞得很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修好。”11月1日,市民郑女士拨打本报新闻热线61116222反映。记者从市交警大队秩序中队了解到,近年来,城区道路上交通护栏遭车辆撞损的现象频频出现,每年对受损护栏的维修费达十余万元(11月4日《乐清日报》)。 近几年,经常有一些所谓的“夺命公路”,比如,在武汉有一条每公里死亡6.9人、每月一人丧生的夺命公路,其主要原因就指向未设置隔离带。同样的,参考这些对照物,意在重申交通护栏的重要作用,虽然每年维修费达十余万元,然而其对于生命的保障价值,可以说是无法换算的。 交通护栏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这一点,也可从护栏损坏后的风险可以窥见:比如,有车辆及行人随意从破损口掉头、穿行——图方便本就是人性所趋,不加以规则约束,则容易导致漠视规则。事实上,本报记者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看见有人跨栏杆、走缺口,由此可见,护栏对于交通区域的划分、交通流量的疏通,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举例说明交通护栏的重要性,其实并非单一指向,就像红绿灯、转弯缓冲带一样,这些细节设置,能够体现出市政设施对于人们生命、感受的态度。饶有趣味的是,像红绿灯、交通护栏的设置,一旦有损,就有警方主动修补;但类似于公交站不合理,交通标志牌设置不全,标线不够清晰等细节,又会经历什么样的反馈机制呢? 我们发现,除了市政方面的主动修补,在这些细节设置前,市民的反馈意见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往在反馈公交站点问题、倒垃圾问题上,市民都是通过拨打报纸热线、登陆效能问政平台等,及时反馈意见。由此,我们见证了政民良性互动之重要。百姓利益无小事,在关乎公众生命安全和感受方面,我们一向看到了乐清的回应与行动。 同样的,我们希望看到市民这种敢于担当的责任,不仅不要图便宜,还要自觉守卫普遍性规则。以发现护栏损坏为例,就如同发现窨井盖被偷走,凡此关系到生命安全的细节,要第一时间反馈给管理方;凡是不小心撞坏了交通护栏,应及时报案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修复。这样的政民互动,也许更为流畅、高效。 我们把交通护栏损坏,视作鸡毛蒜皮的小事。然而正是在鸡毛蒜皮中,能体现出政民互动的默契。在效能问政平台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小事,然而小事最能见证公众的切身感受、市民的有效需求。对这些小事的重视,就是对市民意见、市民权利的重视,同时,也能体现出政府在回应、行动中的温度,这大概就是我们更加向往的生活。 这一政民互动的关键词,不仅体现在交通护栏下,当其在各种细节上有所延伸,我们才更加能够期待服务型政府的角色切入,公共感受能够取到最大公约数。 (作者为研究生) |